“啊?這個地方怎么了嗎?”
“偉哥,答應我,明天談合作的時候,一定不要去那些風俗店。”
“嗯,不會的,明天談完我直接就會回國的。”
想不到,自己也突然變得和蕭炎一樣,有了相同的遭遇,自己現在也開始了瘋狂的解釋,哄自己的女朋友。
兩人中間只隔了一層簡單的推拉門,卻是完全一樣的遭遇。
在好一陣之后,兩人才掛斷了電話。
此時的兩個男人仿佛也有了什么共同話題,拉開推拉門,坐在小小的客廳中,聊了起來。
張偉也在地圖上面準備,找到了明天需要打卡的那個地方。
就是在離自己這里不遠處的一棟建筑。
可是自己現在還不知道那里是干嘛的,只知道那棟建筑,就位于自己現在已經到達的這個歌舞伎町的深處。
在小客廳里面坐著的張偉,也是問了一下關于歌舞伎町的事情。
自己確實對于自己所在的這個地方不是特別的了解,問了一下關于這個地方的一些事情,蕭炎則表示他也不是特別的了解。
于是兩人都決定,先上網看一看,這個地方究竟是做些什么的。
這不查不要緊,一查,兩人就都知道了為什么兩人的女朋友都那么的緊張了。
其實歌舞伎,并不是那種特別庸俗的職業,出現在什么怡紅院之類的地點。
歌舞伎三個字,是借用華夏國的漢字,原意為“傾斜”,因為表演時有一種奇異的動作。
后來給它起了雅號“歌舞伎”,歌,代表音樂;舞,表示舞蹈;伎,則是表演技巧。
由于歌舞伎的表演深入民間,深受百姓歡迎,日國各地的女子紛紛效仿阿國,競相演出歌舞伎,一些武士為爭奪這些女子大打出手,甚至互相廝殺。
據說,在1629年,德川幕府以敗壞風俗罪禁止歌舞伎演出。
直到1653年,才允許只有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日本歌舞伎的原型),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稱為“女形”(也就是京劇中的花旦)。
到后來逐漸成為由男演員演出的純粹的歌舞演劇藝術。
1751-1801年是歌舞伎的全盛時期。
以后30年,歌舞伎又完成了人物性格表演上的典型化、個性化和藝術化,表演程序也被固定下來。
歌舞伎演員為世襲制,演員父子,代代相繼,當時以江戶、大阪、京都三市為中心,歌舞伎成了市民喜愛觀賞的表演藝術。
是的,歌舞伎非但不是那種職業,而且還是一種民間藝術,更加恐怖的事情是,歌舞伎一直以來都是男性演出的。
直到后來的19世紀,日本這門傳統藝術,成為一種越來越古典的戲劇。
但是,如今的歌舞伎像華夏國的京劇一樣,也面臨著如何發展的問題——理解和觀賞歌舞伎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少。
因此,日本文化藝術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問題,歌舞伎的名角市川猿之助,就成立了“21世紀歌舞伎組”,培養年輕演員。
在演出內容上,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動向,現代歌舞伎對女形的要求不僅是外貌上的‘美’,其內心世界的‘美’也有很高的要求。
可是本來應該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傳承的故事,但是歌舞伎這樣的職業,卻偏偏是在日國,這么一個在性這一方面,高度自由,蓬勃發展的國家。
于是,歌舞伎的發展很快就迎來了不一樣的變化。
逐漸開始往服務這一方面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