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女香客要緊貼李恒的時候,一個廟祝小跑過來,低聲道,“法師,城南散給難民的粥食已經消耗完了。”
由于最近這個幾個月人皇殿的香火旺盛了不少,原本的人手已經不再夠用,便又新招收了幾個廟祝,這個廟祝就是其中之一。
“粥食已經消耗完了?”李恒驚訝不已,同時安撫女香客,“你氣血充盈,身體康健,并無疾病之相,無需擔憂。”
隨后,他便起身拉著那廟祝去到了一旁,低聲道:“怎么會這么快,不是兩天前才新添了三千斤米,三百斤肉嗎?”
由于連月的戰事,大唐這邊不斷從各地征調糧草資源,從兩個月前開始,長安城周邊就出現了因為戰事逃荒的難民。
雖然朝廷方面也有派人過去接濟,還修建了棚戶房進行安置,但難民的數量太多了,終究是有安置不到的。
于是李恒便以人皇殿的名義在城南修建了粥舍,每日正午給難民分發粥食,以延緩朝廷接濟難民的壓力。
這種粥食的作用只是勉強充饑,用料并不足,一碗粥食定量一兩米,一錢肉,就算每天有一萬人來領粥食,也能撐三天。
現在居然才兩天就沒了?
李恒先前也了解過,城南區的難民雖然也不少,但數量應該是在兩千左右,怎么可能把粥食消耗得這么快。
明顯不合常理。
“難民數量暴漲了?”李恒皺眉問道。
現在長安城外的難民差不多有一萬人了,若是數量再暴漲,那就是禍事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暴動。
“是的。”廟祝點頭,一臉憂愁,道:“法師,您有所不知,昨日又有大批難民從北邊逃荒過來,光是來到城南區的難民就有三千多。
“這些人都餓急了眼,只認吃食不認人,搶食搶飯的事情發生了不少,還好粥食棚子都有禁軍把守,不然恐怕要出更大的亂子。”
“再調五千斤米和五千斤肉過去吧。”李恒無奈道。
“法師,有句話我不知當講不當講。”廟祝低聲道:“可否借一步說話?”
“好。”李恒頷首,與廟祝來到僻靜的后堂。
“殿下,您貴為皇子,卻委身在人皇殿中招攬香火,與販夫走卒為伍,我們都由衷敬佩,可是……”廟祝嘆了口氣,道:“可是不知您最近發現了沒有,人皇殿的香火雖然越發興旺,但人們對諸位人皇陛下的抱怨也多了起來。”
“嗯,我知道。”李恒點了點頭。
近日里連月的戰火,讓百姓苦不堪言,莫說是外面的難民,就連長安城里的百姓都感覺到了生活的艱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是去寺廟道觀里燒香拜佛求神仙,還是來人皇殿里祭祖禱祝,終究也只是求一個心理安慰罷了。
并不會有什么實際用處。
只要突厥一日不退兵,大唐的戰事就不可能結束,這樣的生活就只能持續下去。
時間久了,自然難免有抱怨聲。
“再這樣下去,人皇殿恐被反噬啊。”廟祝沉聲道。
“我會想辦法的。”李恒并未再多說什么,而是略帶審視地打量了這個新廟祝一會兒,笑道:“我記得你是前三個月前來人皇殿的,叫什么名字?”
這個廟祝看起來只有十六七歲,心思卻十分聰慧,觀察事務也頗為細致,算是個人才。
——人皇殿招收新的廟祝并不是他負責,而是原本的人皇殿主持負責,因此他并不知曉這個年輕人的名字。
“小人姓狄,名仁杰,并州人士。”廟祝恭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