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雅乃濟世大才,你二人跟隨身后,需要向對親長一般對待,而且你們在其身后也要安心去學,只要學到了一絲,就夠你二人受用一生。”
許濟見二人臉上滿是不信,隨即又道:“你們莫要不信,那郭嘉之才或許勝我數倍乃至數十倍,我與其相比,就如同螢火比那明月。”
曹昂曹丕聞言,皆是心中一笑,老師和當初的荀軍師說的話簡直一模一樣。
“下雨了。”
這時一道聲音傳來,卻是那來到郡府許久卻從不曾言的啞女。
…………
……
陳留城中,一個削瘦青年儒士手中牽著一匹瘦馬,走在街道上。
之前聽聞兗州大旱,尤其是陳留之地,受災最為嚴重。
但是在進城前,就看到城外無數的帳篷與草屋,清晨無數百姓已拿起鋤具走向不遠處的田地,人人臉上帶著笑意在田中勞作,青年不解,這才秋收不久,不知百姓在這地中耕作何物?
看著街道上行走匆匆的百姓,雖然這陳留依舊顯得蕭條,但所見的百姓俱是言語帶笑,看得出來,這是出自內心深處。
那瘦弱青年儒士見此輕輕喃道:“這許濟果有大才,聽聞剿滅呂布張邈之亂也是此人提出的計策,看來此人也頗通軍略之道,這次來陳留倒是有機會與其一會。”
喃聲說完,又看了看天,要下雨了。
那青年儒士走進一家酒樓,雖然這陳留城中如今破敗蕭條,但有幾家商戶依然在城中營業。
走進店內,或許是來的太早,店中除了自己沒有客人,青年儒士叫來了小嘶,點了壺酒,兩碟小菜,在那自飲自酌。
飲下一杯酒后,心中卻有些苦澀:自己自詡謀略兵法無一不精,卻不得其主。
自己出生于潁川,而汝南袁氏的大名貫徹了整個豫州之地,身為潁川學子,對于袁氏族中聲名最旺的袁紹,自然是如雷貫耳,頗有些向往。
于是不辭勞苦,萬水千山的從潁川趕到河北鄴城,想要拜會一下這位被譽為禮賢下士,有膽有謀的的雄主。
本以為相見之后那袁紹已知自己所長,最后卻還是將自己安排到魏郡計吏。
到底自己出身寒門,這河北世家容不得我。
而那袁紹也需用那些重職去收買投奔他的世家望族。
這次真是聞名不如見面,那袁紹自打敗公孫瓚后,已變得剛愎自用,聽信讒言。
麾下沮授田豐俱是天下智者,雖得其用,卻不得其喜,
那郭圖逢紀二人更善迎合袁紹,二人不僅身居要職,平時賞賜之物更是不斷。
尤其是這次沮授提出迎天子歸鄴城,居然不被采納,反而聽那郭圖淳于瓊之言,居然讓那天子在那韓暹楊奉之手,簡直可笑!
這“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天下大義,應該會被自己好友所言的雄主曹操所得。
青年給自己倒了一盞,一口飲盡,口中輕輕嘆道:“這天下寒門之才,究竟何人能盡用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