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蓉兒道:“不多,兩三斤便夠了。”
郝大通道:“那倒是有的!”
柯蓉兒道:“那還等什么,咱們趕緊去取吧!”
于是眾人便一道下山。
路上,楊康小聲問道:“師妹,你是想要以硝石做冰,再磨成三棱鏡,折射日光么?”
柯蓉兒偏頭道:“楊師兄不賴啊,畢業這許久,竟然還能記得這法子!”
楊康道:“當年在山上所學,我自然不敢忘,不過倒是不及師妹你才思敏捷,我在終南山六年,也見過師叔練功,卻從未想到以這種法子分解日光。”
二人說的雖然小聲,但郝大通內力精湛,耳聰目明,自然聽得清楚,心道聽二人對話,這七俠派的確有提煉紫氣的法門,這倒是稀奇得很了。
他卻不知,七俠山弟子入門,必先經過六年的知識學習,其中科學一門,便包含了化學、光學等科目,別說分解日光了,連彩虹都能制作出來。
南宋商貿發達,便是純凈的琉璃制品也能夠找到,只是價格昂貴而已。
柯鎮惡之前便以水晶打造過望遠鏡,后來為了教授光學原理,又采買了不少成色不錯的琉璃,打磨成了透鏡、棱鏡之類的,還利用了銀鏡反應,做出了幾面小鏡子。
可惜的是,這個時代,玻璃的制作工藝太過原始,透明澄澈的玻璃可遇而不可求。
否則七俠山光憑制作銀鏡便能夠解決財務的問題,也用不著馮蘅在西域苦心經營商道了。
每次看到全金發眼巴巴打起七俠山上那些透明琉璃的主意的時候,柯鎮惡便暗自感慨,當初沒好好學習化學,不然把透明玻璃造出來,無論是行軍打戰,還是行商航海,皆能發揮巨大作用。
可惜他一個連元素周期表都背不全的家伙,能記得銀鏡反應,也算是運氣了。
有了幾件玻璃器具,光學中的很多道理便可以很直觀的演示給弟子們觀看。
柯蓉兒作為第一批畢業的弟子,之后又做了幾年小講師,對于棱鏡分光的實驗可謂爛熟于心,這才能夠瞬間想到這樣的方法。
這套理論目前只在七俠門人弟子之中流傳,郝大通自然不知。
等回到了重陽宮,郝大通便取來小半桶硝石。
柯蓉兒又招來一個銅盆,一個小鐵罐。
她將清水分別裝在盆罐中,再把小鐵罐放到銅盆內,接著便往銅盆內的清水中倒入硝石。
這硝石的成色自然遠不能與后世相比,不過制冰倒是足夠。
其實硝石制冰,在古代便早為人熟知,不過這法子繁瑣,遠不如冬日儲冰來得劃算,所以并未大范圍使用。
郝大通學識淵博,也是聽說過這個法子的,不過自己并未實踐過而已,因此看到柯蓉兒漸漸做出冰來,郝大通也是嘖嘖稱奇。
大盆里的冰氣泡太多,不夠透明,小罐內的冰雖也有氣泡,但勉強能用。
柯蓉兒將做好的冰塊取出,對著石頭細細打磨。
她的手很巧,又練了朱聰的妙手空空的本事,手上的功夫不賴,很快便做出了一塊冰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