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沅君道:“可惜天龍寺的規矩太多,一陽指這樣的功夫是不會外傳的,不過我這里倒是沒有這個規矩。”
李莫愁奇怪道:“一陽指不能外傳么?那何姑娘你姓何又非是姓段,這倒是有些奇怪。”
柯崇云拜了一燈大師為師,便學會了一陽指的事情,柯崇云自然沒有瞞著李莫愁,所以李莫愁可不知道天龍寺還有一陽指不得外傳的規矩。
大理段氏向佛,例來都有皇族子弟,包括皇帝在內,到了晚年便去天龍寺出家為僧,數百年下來,這天龍寺儼然成為了段氏家廟。
僧侶靜心參禪,壽元綿長,說起來皇宮里的皇帝皇子多半都是寺中僧人的晚輩,因此天龍寺在大理皇室中的地位甚至比皇帝還高一些。
而一陽指不得外傳的規矩還是到了一燈大師這里才被他破了,這還一度導致一燈被寺中僧人排擠,明明早已是少有的二品一陽指的造詣,卻得不到六脈神劍的傳承。
這其中的曲折,柯崇云雖已經了解了一絲蛛絲馬跡,但到底是猜測,自然不會去跟別人去說。
因此李莫愁也不清楚。
何沅君道:“天龍寺的規矩向來比較保守,不過我師祖一燈大師對此卻不以為意,他當大理皇帝的時候便將這功夫傳給了我義父,后來義父又傳給了我,陸大哥有暗傷在身,需要修行一陽指來化解,我便跟他一起來了江南,方便隨時指點。”
陸展元聞言欲言又止,何沅君為何跟他來江南,他自是心知肚明的,但此刻卻在刻意回避,顯然是別有用心,至于為何如此,他也大概能猜到些端倪,心中對柯崇云不禁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不過轉念有覺得這樣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若是何沅君當真所圖成功,那他豈不是便有機會了。
原來那日他從終南山回到嘉興,心中對李莫愁卻是念念不忘。
按照原本的世界軌跡,他們二人相遇之時,李莫愁常年居住古墓,未經世事,一見陸展元后便心生情愫,陸展元也驚艷于李莫愁的單純美貌,心中十分喜歡。
但那時的李莫愁礙于門規,雖然愛極了陸展元,但卻不肯讓陸展元越雷池一步。
陸展元自然覺得她若即若離,心中自然有了芥蒂,后來遇到了何沅君,兩人彼此需要,便結成了夫妻。
而這個世界,李莫愁已經有柯崇云在前,根本未對陸展元動過心,反而是陸展元心中對李莫愁的救命之恩心存感激,進而化作愛意,加上李莫愁從始至終都與對他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反而激起了他的好勝之心。
男人有時便是如此,越是得不到的,偏偏越喜歡,而輕易得手的反而卻沒有那么珍惜。
最關鍵的是,何沅君雖然愿教他一陽指,愿與他一同來江南,卻不是因為愛他,僅僅是因為一場交易而已。
說起來這事情與柯崇云也有很大的關系。
那一日,陸乘風從古墓離開,回到嘉興,休息了半年調養身體,誰知到了冬天,忽然開始哮喘,后經大夫診斷,這是肺腑中受了寒氣,未能及時治療,落下了病灶,非但日后天寒時節容易反復,壽元也會因此大減。
陸展元是陸家這一代中天賦最好的,雖然有個弟弟,但比他差得太遠,陸家老爺自不能眼睜睜看著兒子英年早逝。
好在他交友廣泛,從一個好友那里得知大理一陽指內力純陽,若是能夠練成,或許能夠根除頑疾。
于是去年夏天,陸展元便去了大理,遇到了一木大師。
一木大師見他天賦的確不錯,便收了他做弟子,傳了不少高明功夫給他,還用一陽指替他梳理了肺腑寒毒,但是礙于門規卻沒有將這門功夫傳給他的意思,不過還是指點他去桃源找一燈。
從這一點上來看,一木大師對他倒也算得上十分用心了。
不過陸展元到了桃源去沒有見到一燈大師,而是被漁樵耕讀四大弟子攔住了。
不是誰都有柯崇云的本事,也不是誰都有黃蓉那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