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崇云一開始便亮明了身份,以耶律楚材的聰明才智,自然瞬間便看清楚了形勢,所以很是干脆的便表示了順從。
兩人之間也不用再試探,直接開誠布公的談起了撤離中都的一些細節問題。
耶律楚材雖然已經受到金君的猜忌,但到底也是中都高官,對中都內的形勢自然更加了解,在柯崇云到來之時,他便已經在思考后續的計劃了。
他與此刻中都內很多大臣一樣,內心是傾向于投降蒙古人的,但是他也知道想讓蒙古人重用他的難度有多大。
戰爭打到這個地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國在蒙古人的鐵蹄下已經完全喪失了反擊的能力,但是蒙古國人也很難攻破中都,最大的可能是蒙古人劫掠了足夠的財貨人口之后退兵。
當然蒙古人會牢牢占據著進入中原的門戶,從此之后金國腹地將會淪為蒙古人的后花園,但除非蒙古人愿意從馬背上下來,否則,他們是不可能長久統治這片土地的。
這是他的機會,也是他最頭疼的地方。
如今柯崇云的到來卻是給了他新的選擇。
他答應跟柯崇云走,是因為他知道不走不行,但想讓他真心投效,那也需要看看柯崇云身后的勢力有什么本事,以及能夠給他帶來什么。
柯崇云也不隱瞞,直接將明教這些年的謀劃,以及接下來的打算都與耶律楚材說了,又給了耶律楚材一本《星火集》,讓他更直觀的了解如今明教的潛力。
耶律楚材是一個儒學大家,而且更傾向于漢儒,重視仁愛,講求實干,雖然對《星火集》中的一些大逆不道的觀點頗有疑意,但也肯定了其中不少務實的論述。
“這書中的道理淺顯實用,很有煽動性,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耶律楚材問道。
柯崇云道:“這書中的三大令、五小令原本就是我明教的戒律,其余的觀點也都是這十余年來,教中弟子的經驗總結,并非一人之言,而這一本則是我這一年來對這些觀點的匯總和整理。”
耶律楚材驚訝道:“竟然是你寫的,當真不凡,不知你如今在明教是什么身份,將來若能得天下,建立朝堂,你大概又能擔任何職?”
柯崇云想了想,道:“我明教自有教主與副教主,左右使者,之后是四大法王,法王相當于三省六部中得六部職權,我如今暫代負責教化的工作,大概相當于禮部尚書。”
耶律楚材道:“我若是加入明教,能得什么職務?”
柯崇云笑道:“這個我可說不準,大概要看先生之后具體得作為了,以先生的才智,定然知道我們趁機拉攏先生這樣的官員的用意,先生的功勞若是足夠,將來大事若誠,三公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耶律楚材笑了笑,對此卻沒有當真,道:“想要成大事,何其難也,如今天下三足鼎立,大宋實力雄厚,但是偏安一隅,有心無力,金國日薄西山,但是仍有一戰之力,蒙古勢頭兇猛,最有潛力,明教想要憑借這么一本小冊子成事,著實不那么容易!”
柯崇云道:“不容易便是有可能的意思吧,所以先生其實已經有了計策了,對嗎?”
耶律楚材搖了搖頭,又問道:“柯兄弟與現任教主是什么關系,教主可有子嗣,繼承人確定了嗎?”
柯崇云其實并不想當明教的圣子,但他也知道一個穩定的組織,才能夠更好的吸引人才,于是道:“教主論輩分是我嬸嬸,她正當盛年,還沒有子嗣,如今暫定的繼承人,正是在下。”
耶律楚材聞言大笑,道:“大善,如此我也算放心了,計策我暫未想到,只有一個大概的方向,之前從未仔細了解過明教,所以很多情況并不了解,所以具體方略只有等我入教之后才能慢慢完善。”
柯崇云聞言大喜,道:“有先生相助,明教大事又能更進一步了!”
耶律楚材道:“過獎,此事還有些遙遠,現在當務之急是如何乘此機會拉攏更多人才,我這里有一份名單,柯兄弟可以試著接觸一下!”說著便在案前書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