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許久的針對高木誠的采訪,采訪稿一經發布,不出意外地引起一片熱議:
“又看到高木老師的采訪稿了,太不容易了。”
“看來DOS和《動畫周刊》的關系真的很不錯,每次高木老賊接的都是這一家的采訪。”
“話說,高木老賊什么時候露個臉?每次采訪都不露臉,也太沒意思了。”
“每次高木老賊的采訪好像都有很多人看,這人氣是真的高,別的動畫制作人怕是要羨慕哭了。”
“讓我看看高木老賊這一次又準備怎么騙人入坑。”
……
這些,只是針對“高木誠接受《動畫周刊》的采訪”這件事的議論。
更多的議論,當然是針對采訪稿的內容。
得知高木誠要做的新動畫居然是魔法少女題材,許多人都跟朝田香子一樣一臉懵逼:
“不是吧?居然做魔法少女題材?”
“誒,原本還有點期待的,但如果是魔法少女題材,那還是算了。”
“從來不看這個題材的動畫。”
“我小時候都不看,只有我那個九歲的妹妹喜歡這種。”
“這種題材的動畫,能體現高木老賊的水準?我感到非常懷疑。”
“有點失望,別的題材,什么都好,就算你做個乙女番我都能接受,但這種魔法少女的題材真的接受不了。”
“高木老賊這是瘋了吧?做什么不好,偏偏去做魔法少女題材,當年最火的魔法少女題材的動畫,也就一兩萬的銷量,口碑也只能說還可以,他做這種題材,到時候只會被證明水平確實下滑了,如果有意外,我愿意學當年的那個誰,去附近的公園倒立裸奔。”
既是懵逼,也是質疑。
事實上這跟當初高木誠召開制作會議的時候大家的想法是差不多的,只不過那時候會議室內的人都不敢當著高木誠的面赤果果地說出來,而現在,網絡上的言論,一個個自然毫無顧忌。
當然,也不只是懵逼和質疑。
雖然許多人對魔法少女這個題材非常抵觸,但并不抵觸的人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這些人,更關注的是別的點:
“新動畫不是致郁風格?這是真的嗎?”
“不致郁?高木老賊好像沒明著否認吧?而且他做的動畫,怎么可能不致郁?”
“但新動畫是魔法少女題材,魔法少女題材的動畫致郁?不可能吧?”
“魔法少女題材的動畫,主流觀眾群體是那些小孩子,如果連小孩子都不放過,那可就太不當人了。”
“呵,高木老賊不當人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話是這么說沒錯,但《夏目友人帳》的腳本有幾話是他寫的,也沒見怎么致郁,反而有點治愈,說不定新動畫走的也是這種催淚加治愈的風格呢?”
“目前為止,信息還太少了,到時候播出了看看再說。”
“管它是治愈還是致郁,對我來說只要好看就行。”
……
雖然高木誠想著,做個魔法少女題材,說不定就不會有人在網絡上到處說他的新動畫致郁了,但是,看來大家對他“致郁大師”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的。
哪怕選的是這種魔法少女的題材,依然有不少人說,這讓他忍不住嘆息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