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除了第一次到千川,找川野明乃拉投資,那時候cl第一季的企劃書倒是寫得非常仔細,但那之后的企劃,寫得一個比一個隨便,都需要川野明乃幫忙完善。
這一次他帶了好幾個企劃草案過來,但幾個加起來都沒人家的一個那么厚。
他搖了搖頭,很快又看起企劃的詳細內容。
另一邊,須藤慎一郎也主動講解了起來:
“我們的這個動畫企劃名叫《魔法少女筆記》,就跟它的名字一樣,屬于魔法少女題材,這個名字會給人一種這是治愈動畫的感覺,不過我們要做的不是治愈動畫,而是像《魔法少女小圓》那樣的致郁動畫。”
“這也是參考《魔法少女小圓》做出來的動畫企劃,所以成功案例就不說了,宣傳的時候,也可以學《魔法少女小圓》,開播之前宣傳這是一部治愈動畫,或者說回歸魔法少女的正統,前兩話也確實是比較治愈的展開,到第三話才開始進入黑深殘模式。”
“具體的內容跟《魔法少女小圓》當然不一樣,不過只要三話定理用得好,這部動畫肯定能受到不少人的歡迎。”
……
所謂的“三話定理”,其實也稱“第三話效應”,是《魔法少女小圓》之后才出現的一個定理。
因為《魔法少女小圓》前兩話內容尚未展開,給人一種比較平淡的感覺,而到了第三話,學姐的腦袋沒了,故事的展開出人意料,導致不少觀眾深受震撼,動畫的人氣也是在那之后才開始爆炸的,所以有人就將其稱為“三話定理”。
高木誠身處的這個世界,13年的7月份就有一部魔法少女動畫,跟風的《魔法少女小圓》,也用上了三話定理,還挺成功的。
雖然沒有《魔法少女小圓》那么高的銷量,甚至一萬都沒有,但截至目前,好像累計平均銷量超過七千了。
別看高木誠現在要做個幾萬銷量的動畫輕輕松松,對別的動畫公司來說,一萬銷量真的挺難的,超過五千就算成功了,更不用說七千。
跟風《魔法少女小圓》,真的可行,更不用說《魔法少女小圓》的劇場版馬上就要上映,而且這個劇場版肯定一上映就是好幾個月,等下映之后,趁著熱度還沒徹底散去,宣傳的時候蹭一蹭,然后開播,妥妥的又是一個成功作品。
當然,前提得制作優秀,故事本身或許不需要太過出彩,但也不能太差,至少要在合格線之上。
目前只給了一個企劃,并沒有詳細的腳本,不過企劃書里面附帶了動畫的簡要介紹以及每一話的大綱。
高木誠翻了翻,翻到相應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了起來。
跟《魔法少女小圓》不一樣,這個《魔法少女筆記》,開篇女主就已經是魔法少女,然后這里面有一個設定,魔法少女每做一件好事,或者說每除掉一只魔獸,都必須記錄在筆記里面,也就是作為動畫名字的魔法少女筆記。
前兩話就是簡簡單單的魔法少女的日常,到第三話,劇情才突然變得不對勁起來,原來魔法少女筆記還有別的作用,或者說,觀眾看到的前兩話的劇情只是被記錄在魔法少女筆記里面的劇情,而真正的劇情其實是反過來的。
做的不是好事,而是壞事,被除掉的也不是魔獸,而是活生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