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是特指‘某個宗教’,而是‘宗教’這一詞被創造出來之前的‘宗教’的特質,一定是純粹的【善】。
但是,不知從何而起,因為在各種故事中時常會被設定為反派,以至于許多人一談到宗教的話題,多少都會有了先入為主的各種觀念,所以根本無法做到客觀的思考。
這個時候就需要放空大腦,乘上思想的時間機器,回到人類最古老的原初時期。
在遙遠的神話時代,在文明方興未艾的黑暗時代,在連生存下去就極其艱難,根本沒有余裕去思考個人價值的時代里。
在原初的原初,當第一個人心中產生了‘善意’時,宗教就誕生了。
在原始的時代,人類為了活下來,必須要聚集在一起,必須要統合大量人的力量,一起為了活下去而努力。
然而,只要有思想那就會有分歧,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不同的部落之間往往會變成最原始的沖突——暴力。
用暴力去搶奪資源。
但總會有人去思考,善意總是會誕生。
總會有第一個人思考:為什么部落與部落之間要流血沖突,去爭奪那僅有的一點資源,而不是所有人聯合起來,去擴張勢力范圍,得到更多的資源?
那么,要如何才能聯合起來?甚至是讓過去有血海深仇的雙方聯合?
那就需要一個超然的第三方仲裁者。
也就是——‘神’
神的概念在這個時候被提了出來。
為了聚集其更多人去開墾荒地,讓部族能夠養活更多的人。
這就是后世所稱呼的‘原始薩滿’的起點,也是真正意義上宗教概念的原型。
在那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宗教的教義都會伴隨著人類種為了活下去的掙扎而不斷的改變。
當人數膨脹到一定程度,附近的土地已經無法養育這么多人的時候,要怎么做?
答案是削減人口。
戰爭、活祭,本質都是為了在饑荒擴散,整個社會崩潰毀滅之前,將人口削減到能夠維持溫蒂的程度。
但沒人愿意赴死。
求生的本能刻每個人的靈魂之中。
于是需要一個借口,比如通過宗教、通過神話去描述死后世界的美好,甚至將自愿赴死視為榮耀。
南美的瑪雅與阿茲特克文明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們會在祭祀中進行比賽,強大的勝者會得到將自己獻祭的榮耀。
這一切的本質都是為了‘生存’。
是純粹的‘善’。
這就是宗教最原始的姿態。
然而,伴隨著文明的發展,環境穩定下來之后,宗教理所當然的會變成統治者們的工具。
宗教的力量越是強大,就越是會偏離初衷。
比如瘟疫到來時,人們會怪罪魔女,認為是魔女帶來的詛咒,為了得到能夠支撐活下去的信念,無數的無辜的‘被迫害者’們出現了。
甚至還出現了在鼠疫到來時,人們認為是貓帶來了詛咒,因此大量屠殺貓類,反而導致鼠類瘋狂擴散疾病的狀況。
原本是為了活下去而出現的——作為‘求同存異’、‘讓更多的人活下去’的手段而誕生的宗教,理所當然的扭曲了。
宗教越是強大,就越是要彰顯自己的威信,就越是需要通過迫害他人的方法來強調這點。
受限于技術與智慧的原因,宗教很多時候無法解決問題。
無法解決問題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