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交往,雖然接觸不深(房管,出來干活,把那個刷-18CM的變態封了!),但幾次長談下來,楊信赫然發現,諸葛瑾這小家伙是出奇地早慧,且頗有氣節器量,完全不能當做普通小孩來看。
一言以蔽之,和楊修一樣,——神童。
不過,不同于楊修的跳脫輕狂,諸葛瑾則很沉穩,舉止有度,像個小大人。
這讓楊信對他的弟弟更是充滿期待……嗯,這話怎么聽上去怪怪的?
(諸葛瑾:警察蜀黍,就是這個人!)
這樣一來,“美食的誘惑”雖然有成功誘捕張猛的先例,對諸葛瑾卻沒什么用處。
不過,楊信還是找對了辦法。
靠著白刃相接,赤刀見紅的戰斗,他與對方成功締結了深厚的革命友情。
“殺!”
“閃!”
“萬箭齊發!”
……
庭院里,眾人聲音不時響起,諸葛瑾的聲音尤其大,都拔高了幾度,興致勃勃。
沒錯,他們正在“三國殺”。
當然了,楊信稍作調整,將其改名為“戰國殺”,并通過附會,將三國人物修改為戰國人物,這才讓游戲在三國橫空出世,避免了“我玩我自己”的套娃。
……
庭院東面,楊信、楊黥、張猛、高順、諸葛瑾,以及兩位諸葛家的年輕子弟圍坐一圈,中央除了一疊硬竹牌,還有一根炭筆。
這根炭筆,自然是用來懲罰失敗者的。
沒法玩錢,只能來點別的彩頭。
玩牌沒彩頭,就和吃面不就蒜一樣,滋味少了一大半。
但楊信很是郁悶。
作為“戰國殺”的發明者,呃,好吧,文抄公,他的戰績居然是最慘淡的,在幾人中墊底。臉上密密麻麻的“正”字,控訴著世道的不公,控訴著世態的炎涼,以及本人的——“菜”。
“這群家伙,個個身懷絕技啊……”楊信暗道,一肚子郁悶。
楊黥老練,張猛詭詐,他是清楚的,但高順平日木訥寡言,沒想到打起牌來也是滴水不漏。
但最讓楊信驚訝的,就是諸葛瑾了。
這小子真是三歲?
他幾乎想撬開對方的腦袋,看看里面裝著什么。
諸葛瑾話不多,可心思敏捷,且很有耐性,學習速度驚人。
最初,他連輸幾盤,卻不氣餒,而是不斷思考,很快就摸清路數,接著就應對自如,勝率一路攀升。
他唯一表現糟糕的,是抽到“內奸”身份時。
倒不是玩得不好,只是諸葛瑾每次抽到內奸,臉上那糾結神情,還有畏畏縮縮不敢正視別人的模樣,恨不能將“我是內奸”寫臉上。
——這小子,卻是個忠厚之人。
楊信感嘆之余,準備以后玩狼人殺。
……
玩了一陣,諸葛瑾率先退席,他要去讀書了。
“再玩兩把嘛……”楊信意猶未盡,決定要毀人不倦,游戲要從娃娃抓起,“一天不讀書也沒事,大不了明天多讀點。”
“不行。”諸葛瑾拒絕,一本正經道,“家父說過,玩物喪志。此“戰國殺”可開拓心智,但超過了節制,就會有害無益。”
這是古代版的“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
“這小子,也太妖孽了……”楊信暗暗感嘆,“跟我家那個不能比。”
拉攏諸葛瑾的心思,他卻是愈發強烈了。
“阿瑾,”楊信想了想,提議道,“等過幾年你長成,要不要去我弘農楊氏求學?”
“啊?”諸葛瑾聞言一呆。
他的嘴唇動了動,神情有些無措,不知道該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