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卿兄,”楊信和趙詡交談,心中又有好奇,不由問道,“你為何會選擇投奔我?是恰逢其會,還是……”
他覺得奇怪:先是田豐,又是趙詡,莫非是自家的王霸之氣終于修煉到家,以后就靠霸氣側漏來延攬人才了?
趙詡聞言,有些欲言又止,但還是道:“其實,我也是在家鄉時,聽了些說書人的故事……”
“說書人?”楊信一怔。
趙詡點頭:“當時,我并不全信,只是抱著姑且觀之的想法。若你名不副實,我自會去投夏育尉。”
看得出,他性情坦蕩,對自己的小心思也毫不避諱。
楊信唇角上翹,明知故問道:“那一觀之后,君感覺如何?”
“名副其實。”趙詡赧然一笑。
楊信想到什么,心中一動。
他組織的“說書人天團”,行動軌跡都在遼東數郡,涿郡、代郡等地都幾乎沒什么活動。至于遠在冀州的中山國、河間國等,則更不在他的說書帝國的版圖中了。
這說明,是楊信故事寫得太好,在這個文化豐饒,卻娛樂貧瘠的時代中過于出類拔萃,是以許多說書人成了“自來水”,自發地宣揚。
這樣一來,他自編自導自演,文武兩開花的《少年楊家將》的故事,怕是要流毒,啊呸,流芳百世了。
故事流傳自然不是壞事,說不準還能形成“長尾效應”,相當于長期宣傳,可源源不斷地吸引少年良才。
但卻還有一缺陷。
每當楊信想到,這故事可能流傳到司州,自家爺爺楊賜、父親楊彪、弟弟楊修、老師張奐,還有賈詡等人也聽到后,總有種想掩面而逃的沖動。
這就是“社死”的感覺嗎?愛了愛了……
“伯卿兄,你的天命‘符拔’,目前覺醒了幾個天賦?”楊信好奇問道。
他是個懶人,不喜歡記憶種種天命天賦,但只要是自家部將,他卻要了然于胸,乃至能嫻熟運用,信手拈來。
“目前,我只有一個天賦。”趙詡神情坦然,一點也不藏著掖著,令人大生好感,“名叫殺生印記。”
“殺生印記?”楊信表情一動。
“其效果是……”趙詡也不隱瞞,娓娓道來。
而聽完趙詡的描述,楊信則是雙眼瞪大,面露驚容。
殺生印記一旦發動,可在特定敵人身上留下一個標記,可見,但不可消除。
只要在百步之內,趙詡能感知對方方位甚至身體狀態,一切盡在掌握。不止如此,同樣在百步內,趙詡一人一馬一桿長槍都如有神助,移速攻速暴漲;而被標記者,則是身體遲緩速度下滑,且一旦受傷,將會流血不止。
——這是貨真價實的斬將神技!
楊信心中評價,也暗暗心悸:麹義一直嚷嚷著要當先鋒,但只論天賦,這趙詡才是當先鋒的材料。
誠然,鮑出、高順都有斬將記錄,但是,在千軍萬馬的亂戰中,他們則是難以真正做到斬將奪旗的。
但趙詡則能。
楊信驚訝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
趙詡的弟弟叫趙融?為什么就不是趙云呢?
楊信隱約記得:趙云有一位英年早逝的兄長,正因兄長去世,趙云才離了公孫瓚,避免了為公孫瓚陪葬的結局。
對于趙云,楊信有著特別的偏愛,有恃無恐的那種。
事實上,真實歷史中,在五虎上將里,趙云的地位是最低的,別說跟那四位相比,就是和反骨仔魏延相比,也是有所不及的。
但“常山趙子龍”五個字,那是一種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