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朱刺史,胃口也太大了點……”楊信面色一僵,心中嘀咕道,“還有,倒是挺識貨的。”
須知,朱儁若要借走高順、鮑出、麹義三人,那可就不單單借走三將了,他們麾下的陷陣隊、擐甲隊以及先登隊,必然也要跟隨的。
因為,這幾支隊伍性質獨特,且凝聚力也極強,其余人一時卻難以統帶。
楊信也明白了什么:剛才那一場惡戰,恐怕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驗貨”……
不錯,就是驗貨。
憑著觀察“典刑”的生根效果,朱儁也一眼辨別出,楊信麾下哪些將士與他相性契合,這才開口索要。
不過,也不能說是索要,準確點說,是交換。
朱儁分給自己兩千兵卒,而不過“借”了數十人,從數字上來說,是自己占了大便宜。
當然,所有人都清楚,就不說陷陣隊、擐甲隊以及先登隊了,高順、鮑出、麹義三人的價值,卻是遠超這區區兩千人的。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府君大人,我麾下無猛將,這卻也是無奈之舉。”朱儁面露苦笑,神情也十分誠摯,“何況,我只是借這三人一用,待平定了交州叛亂,自會歸還。”
說到這份上,楊信也不好拒絕,又道道:“既然如此,我還想多借一人給方伯。”
“哦?”朱儁聞言,卻是微微一怔。
“在下族兄楊黥,隨我征戰多年,他心思縝密,智計百出,最擅運籌決勝。”楊信指了指楊黥,笑著道,“我希望他也能追隨方伯左右,跟隨方伯學些韜略本事。”
朱儁頷首,大笑著道:“我正缺人手,麾下再多一良將,可是求之不得的。”
楊信嘴上叮囑四人,都要聽從朱儁調遣。
與此同時,在“不挾”的意識鏈中,他也對楊黥有一些特別交代。
將楊黥送過去,跟隨朱儁學習用兵韜略,的確是楊信的用意之一。
漢末三杰的軍事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說來也巧,魏蜀吳的三位開國君王,恰巧都跟著三位有一定的聯系。
大耳劉是盧植弟子,人妻曹隨皇甫嵩討過黃巾,孫破虜則一直在朱儁麾下征戰。
朱儁的軍事才能,在皇甫嵩之下,卻在盧植之上,也屬一流水平。
高順、鮑出、麹義都是剛毅之輩,楊黥則正好缺幾分剛強,跟隨于他,耳濡目染,必然也能學到許多東西。
但對楊黥,楊信其實還有另一番安排。
高順、鮑出、麹義都是“將”,而非“帥”,只能遵守軍令,卻是無法反抗的。
楊黥是楊信的族兄,身份特別,則可作為幾人的主心骨。
平素他自然會對朱儁言聽計從,但若朱儁有出格指令,譬如靠消耗甲士、甲騎等精銳來贏得全局勝利,他則能出言抗辯,稍作反抗。
非是楊信小人之心,而是陷陣、擐甲、先登都是他的心頭肉,實在不愿折損于這場小小的叛亂中。
“不過,沒了他們,我手下可用將領就少了許多……”凡爾賽·信·楊無奈地暗道,“只剩下張猛、文陸、張飛、趙詡、趙云、太史慈、樂進,哦,對了,還有一個趙烈。”
丈八擒豹他留給了楊黥。
楊黥有帥才,但自身勇武不足,將丈八擒豹留給他,也可預防萬一。
“哦,府君大人,其實還有一事。”朱儁忽然道,面露赧然和歉意,神情頗為怪異。
“方伯大人,直說即可。”楊信微笑道。
“門外那操矛的少年,府君大人可還記得?”朱儁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