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日。
朝陽初升時,城中已重歸太平。
不過,破城之后,楊信的事情似乎更多了。
清點戰損,整頓俘虜,安撫縣民,還得遣人北上報功,若非身邊有田豐、趙戩、劉巴幾名案牘高手,他怕是將自己砍成三截也不夠用的。
待整頓完畢后,城中諸多之事,還是仿效潭中縣的舊事,交予“三老會”商議著辦。
……
休整數日后,楊信再次南下,去往中溜縣。
他估摸著,這會是一場真正的惡仗,也是心懷警惕,嚴陣以待。
不過,事情的發展,卻又一次地出乎了他的預料。
未等楊信大軍趕到,中溜縣的賊人已然悄無聲息地撤走。
“怎么回事?”楊信大感奇怪。
他看過劉巴手繪的地圖,和其余縣城不同,中溜縣和郁林郡的郡治布山縣距離極近,簡直是天然的互為犄角,易守難攻。
賊軍放棄這一地利,實在是很不合常理。
楊信部馬不停蹄,又趕往布山縣。
但是,令他不解的一幕再次發生:——布山縣的賊兵竟也退了。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楊信心中狐疑,喃喃道,“才破了個才三千賊人的定周縣,賊人就喪膽了?”
他在布山縣稍作休整,又有一個個消息傳來。
桂林、領方、安廣、增食、臨塵、廣郁等縣,都紛紛傳來捷報,賊人退卻。
仿佛就在一夜之間,郁林郡全郡光復,回歸漢家手中。
……
面對這種種變故,楊信完全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十有八九,是東面起了些變化……”田豐有所覺察,胸有成竹道。
“是朱刺史那邊?”楊信望向東面,一臉若有所思。
數日后,還在布山縣休整的楊信收到公文書信,也明白了事情的緣由。
書信帶來了兩個消息,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在南海郡的郡治,番禺縣的城外,漢軍和賊人爆發了一場大戰,而漢軍大獲全勝。
賊人由孔芝親自領軍,數量更是足有兩萬,但卻只是“看上去很美”,徒有其表罷了。
孔芝一介文弱書生,根本不能約束部眾,不止麾下的蠻人紀律散漫,連家族中的諸多孔氏子弟也心向漢家,竟在戰場上臨陣倒戈,反攻孔芝軍。
而朱儁親自擂鼓,“典刑”之威覆蓋三軍,其二子朱符、朱浩也是身先士卒,再加上高順、鮑出、丈八擒豹、麹義等精銳沖陣,孔芝軍瞬間潰不成軍。
最終,孔芝退回城中,引火自焚,番禺縣落入漢軍手中。
看著這戰報,楊信也不由感嘆:書生造反,十年不成,這話果然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