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瓦白墻的連綿宅院,漸次分布在青石板小路的一側,中間隔著一條穿過小鎮的彎曲溪流。
一座座石拱橋,相隔一定距離,分布在溪流之上。
孩童在小路和石橋上嬉鬧,婦女們在溪流兩側洗衣閑聊,街市上隨時響著小販積極的叫賣聲。
一縷縷炊煙,正從成片的宅院后飄起,飯菜香撲鼻而至。
時近中午,冬日難得好陽光。
青石板路一側,一間開窗的臨溪小店,門前豎著一片小旗,繡著‘江湖酒坊’四個大字。
小旗有些破舊,甚至帶著斑斑油漬,明顯是有些年月了。小店生意不錯,從早到晚,客人絡繹不絕。
店主是個面相憨厚的黝黑中年,不管客人打一斤酒,還是只要一壺,臉上都時刻帶著笑,并親自動手舀酒。
酒坊之內,也有供酒客落座閑聊的地方,三兩張小桌,三五位客人,就著花生瓜子兌酒,說些小鎮上的鄰里糾紛,不時捧腹大笑。
店主有時會回頭看看,也會跟著一笑,十分享受這種靜謐安樂的時光。
融融的冬日暖陽中,一位穿著白色大裘的小姑娘,正在一位丫鬟的陪同下,端著一個小酒壇走過來。
“戚姑娘又來了,可還是如往常一般,要一斤桃花釀?”店主隔著門前的案桌,熱情打招呼。
戚姑娘笑著點頭,趁著店主彎腰舀酒,踮起腳尖,偷偷伸長脖子朝店內張望,最后定格在某個方向。卻又不敢多看,很快收回目光,又忍不住再看幾眼……
“戚姑娘,桃花釀聽著文雅,實則后勁不小,比市面上一般的酒還要烈些。每天小酌二三兩最好不過。你該勸勸你家大人,這一天要上一斤,不太妥當哩。”
店家直起了身,低頭封好小酒壇。
戚姑娘就說:“那就只剩二兩,剩下的,剩下的掌柜自己看著辦吧。”
等店家重新裝好酒,戚姑娘又快速朝店里一瞥,令丫鬟拿著酒壇,自己依依不舍地離開了。
看著壺里的酒,店家笑著搖搖頭,見暫時沒有客人,索性拎起酒壺入店,來到了靠窗的桌子旁坐下。
對面坐著一個男人。
從他來到臨溪鎮開始,不知怎么的,酒坊里的酒莫名香了不少,每天都能吸引很多婦人從旁路過。
小姐少女們也是不少,有些對酒坊不感冒的,居然也會來里面坐坐了。只是剛坐一會兒,就會在大爺們的笑聲中落荒而逃。
但是從始至終,對面的男子,永遠只是淡淡笑看著。
“客官,你每天都在這里坐著,從早坐到晚,卻很少聽你講話。你不是臨溪鎮的人吧,以你的品格,若是的話,本家不可能沒有聽說過。”
一邊說著,店家一邊將壺里的桃花釀倒到碗里,推給對面的男子。
男子疑惑道:“這是那位姑娘買的酒,為何給我?”
店家苦笑:“江湖酒坊的酒,既然舀了出來,斷沒有倒回去的道理,在外沾了氣,倒回去就不新鮮了。
那位戚姑娘,是鎮上有名的大戶千金,家里什么酒沒有,非得自己來買,每次都故意多買,留下一些,唉……”
喬馭端起碗,輕輕抿了一口,很享受酒液在喉嚨里滾過,繼而在胸腹灼燒開來的暢快感覺。
一開始來江湖酒坊,是為了尋找第四劍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