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遠距離跨射,工質推進派的艦隊只會損失慘重,從虛擬戰爭的一開始,工質推進派的艦隊就被困死在了行星基地。
輻射推進派艦隊打不下行星基地,因為行星基地設計的太猛了,強行沖鋒攻陷一座,輻射推進派的艦隊必然是會出現比較大的損失,所以他們的艦隊徘徊在行星基地的電磁炮有效射程外。
不過,對于工質推進派來講,情況仍舊不容樂觀。
輻射推進派不強攻行星基地,卻可以磨,隔著數十萬公里跟行星基地對射,由于行星基地體積更大,再加上不能移動,被命中的概率也就增加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行星基地的損壞程度也來越高,乃至徹底喪失防御性,一座座行星基地,包括他們困死在基地內的艦隊,就這樣被覆滅掉。
虛擬戰爭的結果,就是輻射推進派艦隊一面倒的屠殺,哪怕工質推進派利用虛擬戰爭的規則漏洞,給己方增加了很大一截的戰斗力,可仍然是輸掉了這場虛擬戰爭。
“為什么你們的艦隊會擁有這種數量的炮彈?這些炮彈的體積,全部加起來比一座行星基地還要打上數百倍。”
虛擬戰爭的結果遭到一些人的質疑,主要還是工質推進派的那些人,因為還沒有把虛擬戰爭的細節公布,這讓不少人懷疑,輻射推進派那邊也利用了規則漏洞。
“因為工業艦隊,太空戰爭不能沒有后勤,采用輻射推進的艦隊從一開始,便將他們所有的工程船組建成分支工程艦隊,派遣到小行星帶,在那里不斷的開采隕石資源,擴增工程船數量以及給艦隊補充彈藥。”PDC給出解釋。
整場太空戰斗,PDC的大人物們都看在眼里,誰優誰劣一目了然,哪怕有人死鴨子嘴硬,依舊覺得不應該太冒進,只要這些大人物說支持,這些人的反對就毫無意義,因為這就是最高權利。
各國都說可以了,誰能說不呢?
個人的反對在這種集體面前太過渺小,又不是人人都是面壁者。
在虛擬戰爭有了結果,并且確認是以輻射推進作為主攻方向后,章北海默默的把他的槍和隕石子彈收進自家的保險柜里。
……
在虛擬戰爭結束后的幾周,林楓得到了一份觀測圖,這是三體艦隊途徑星際塵埃云時留下的航跡。
林楓作為面壁者,要求瀏覽這樣軍事情報并不會遭到阻攔。
由于星際塵埃云看起來像是刷子,所以這類觀測圖也被稱作‘刷子’。
這是第二片被三體艦隊途徑的星際塵埃云,經過九年的加速,三體艦隊的速度提高了很多倍,對星際塵埃云的沖擊更加強烈,留下的航跡也就更加的明顯。
雖然林楓改變了一些原著里的東西,但某些東西是不變的,現在是危機紀元的第十二年,三體艦隊距離太陽系4.18光年。
因為光速上限,林楓的這份觀測圖,其實是四年前的情報。
“聽說三體艦隊的航跡多出了十根,太空軍那邊怎么說的?”林楓看向伊迪絲問。
“他們認為這是三體發送向我們的探測器。”伊迪絲回答。
林楓皺了皺眉頭。
“理由呢?”
伊迪絲答道,“對比航跡,可以判斷出,這多出的十個物體,體積比三體戰艦要小很多,大約只有每艘戰艦的幾十萬分之一,也就相當于一輛卡車的體積。”
“而且它們的速度要比整支三體艦隊高出太多,所以才會在穿過星際塵埃云時,仍舊清晰可見,它們會比三體艦隊更早的抵達太陽系。”
林楓搖搖頭,又道,“我問的是,為什么這些東西會被理解為探測器,而不是武器,依據在哪?”
原著的這部分,林楓是想不明白的,人類為什么會料定,水滴是探測器,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東西?
的確,水滴很小,很難讓人聯想到武器上。
可問題是,為什么會想當然的認為是探測器?
要知道,如今的太陽系,已經在智子的監視下,變得完全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