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密斯制止了丁儀繼續說下去,他說。
“現在討論工業應用的事情還太早,我們對固態金屬氫的了解太少,目前對這種物質物理性質的理解全部都只是猜測,不能當真,以前在反物質被發現前,可是有很多人認為,反物質可以生成反引力場。”
通過粒子加速器,如今的人類發現了正電子、反質子、反中子等反物質粒子。
隨著對反物質粒子認識的加深,科學界也很快糾正了以往對反物質的一些猜測,比如可以產生反引力場,以及溫度必然非常低這類。
反物質除了電性與正物質相反外,其他的性質與正物質并無區別,同樣可以有化學反應,也同樣有著質量,會產生出引力。
如果反物質的星球忽然坍縮了,同樣也可以形成一顆黑洞。
史密斯的說法,丁儀也表示認同,“你說得很對,宇宙并不會因為我們的意志作出改變,我們還需要實際性的觀測才能下定論。”
經歷一個多月的枯燥航行,丁儀他們搭乘的科研船,以外切的角度,切入木星軌道。
別看木星的衛星很多,似乎把木星圍得很擁擠,但實際上,太空是非常空曠的,衛星與衛星之間的間隔也是非常的大。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別說小小一艘科研船,就是把這艘科研船的數量再翻上幾千倍,也絲毫不顯擁擠。
到達了合適的距離后,丁儀他們把科研船上的各項觀測儀器打開。
這些儀器主要還是以射線掃描類為主,射線會進入到木星大氣中,然后在和能夠與它們相互作用的物質相遇后,反射回來。
通過這種方式達成間接觀測。
“掃描結果怎么樣?”
丁儀向正在操作觀測儀器的史密斯問。
“3號機和6號機都反饋了信號,1號機、2號機、4號機、5號機都穿過了,我們可以試試更激進一些的方式。”史密斯提議道。
十二名學者里,氣象領域的專家否決了史密斯的提議。
“現在不是投放探機的最佳時機,木星的大氣活動非常劇烈,高速運動的氣流的切割并不弱于金屬刀刃,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盡管我們有專門針對這個而設計探機,但我認為還是按照原定計劃,把探機投入木星的臺風眼中,那里環境相對平和,這樣比較保險,我們的探機可不多。”
并沒有人反對氣象專家的建議,連提出可以再激進點的史密斯也是。
他們的科研設備有限,投放到木星,近距離觀測木星內部的探機數量也不多。
丁儀拍了拍正在操作儀器的史密斯肩膀,也給出了他的建議。
“這次的機會來之不易,能多收集點數據就盡量多收集,以后我們還要開采這上面的氫氣資源,現在應該提早的鋪路。”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