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會者提醒道,“丁博士,量子態人類從嚴格意義上講,根本不算是人類,他們違反了生命最基本的定義,如果把生命比作一顆太陽,那量子態的人就是太陽爆炸后向外擴散的恒星物質,它們也會發光,也會放熱,但確實已經不再算作恒星。”
林楓聽了一愣,他記得在冬眠前,量子態人類是否算是生命,還處在爭論中。
“等等,等一下,量子態的人類不算是生命?什么時候的事?你們誰能給我解釋一下?”林楓問道。
坐在林楓右手邊上的核心成員道,“您不知道也正常,關于量子態人類的討論,是在五十年前有了結果,那時候您還仍舊處在冬眠狀態。”
“是這樣的,根據生物學理論的發展,科學界重新定義了傳統生命標準‘一切生命皆為低熵體,低熵體以負熵為食’,即生命依靠從外部環境攝取負熵來維持和發展,將增熵回饋給自然。”
“渺小到微生物,龐大到一個文明,都需要遵循這個法則。”
林楓呆了呆,對方說的每個字,他都聽懂了,可連在一起他沒聽懂,什么低熵體、什么負熵,這些和生命有什么關系?
“……我不是很懂,能講的直白一點嗎?”林楓道。
向林楓解釋的核心成員沉吟了一下,隨后解釋道。
“那我們就舉例羊吃草,羊吃了草,消化然后排泄,把草和排泄物簡化為有機物,與被吃之前的草相比,排泄物的無需度升高了,這個過程就是熵增。”
“如果把草的熵比作是零,現在草的熵升高了到‘1’,那么必然也相應的存在著一個‘-1’,這個‘-1’去了哪里?被吃了草的羊攝取了,羊通過讓草的無需度升高,讓自己可以維持‘活’的狀態。”
“這樣您能夠理解了吧?這便是生物不斷進食的本質,食物只是表象,運作文明的能量也同樣只是表象,表象之下的則是負熵,生命本身是宇宙加劇熵增的一種現象,文明則是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的延伸。”
林楓了然的點點頭,這樣直白一說他就懂了,扯什么低熵體、負熵,鬼知道是代指啥玩意。
可林楓雖然理解了生命以負熵為食,卻沒看出它和量子態人類不是生命,有什么本質性的聯系。
“但是這和‘量子態人類不是生命’有什么必然的聯系?量子態人類本身具備著與生物一樣的主觀能動性,也會思考。”林楓道。
一名會者解釋道,“那是生命的余暉,就像之前舉例的那樣,太陽爆炸的殘骸同樣也會發光放熱,生物量子態就是這么一回事。”
“量子態的人,需要從外界獲取任何形式的負熵嗎?不需要。”
“量子態的人處于既生又死的疊加態,決定他們的生死狀態的是概率,而非熵增,因此,量子態人類無需向外界獲取負熵,他們是直接從熵增定律中跳出來成為了一串被概率所左右的物質波。”
林楓這下明白了,為什么說量子態人類不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