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猶豫,那是因為這是一個活著的世界,不是死的,程心如果不想去當什么執劍人,那他就這樣把人給宰了,豈不是太那啥了?
羅輯險些慘死,讓林楓意識到,三體不一定會被成功威懾,程心也不一定參選什么執劍人。
按照原著的情況,在程心明確拒絕參選執劍人后,地球政府從娘炮社會中挑選一個還過得去的人頂替的概率會更大。
因為那時候的人類社會,都希望執劍人握著的發射按鈕可以‘穩當’一點。
維德還有其他競選者,都不過是政府拉到臺上作秀的人罷了,為了體現所謂的民主式的多選擇,民眾一開始就沒想過給他們投票。
現在,程心也威脅不到人類的安全,她還在冬眠,距離原著程心導致威懾失敗的那次事件,是幾十年以后,羅輯老到走路都微微顫顫的時候。
人類眼下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程心可能導致威懾失敗,而是三體人研究光速曲率飛船留下的航跡,可能會引來黑森打擊。
三體被打擊了,僅隔著三體星系四光年多一些的太陽系,獵人會不會順帶看一眼?
若是看了一眼,必然也會給人類來一發黑森打擊。
然后考慮到這片區域有兩個文明,文明分布密度可能會比較高,獵人再看一下周圍幾顆恒星系統,戴維斯、尼根這些人類殖民地一個都不會留下了。
接著艦隊世界這些還未飛出多遠的人類艦隊,面對這么多顆恒星的爆炸,結局會怎樣呢?九死一生或者十死無生,兩種都有可能。
唯一還算有較大概率延續人類文明的,就只有尼根、章北海了。
電子人類尼根是在建立人類殖民地后,便毫不猶豫的用那個恒星系統采集到的資源,繼續逃亡到更遙遠的地方。
而章北海則是因為林楓的指示,不斷以最高航速遠離所有恒星系統,逃亡到更加遙遠的地方,艦隊世界差了些,因為規模龐大,加速消耗也龐大,導致航速沒辦法與章北海那一般規模的艦隊相媲美。
林楓思考著,思路不知不覺間飄到了一項關鍵性技術上。
“關于無縫式完成意識轉移的那種技術,現在有進展了嗎?”林楓詢問伊迪絲。
伊迪絲回答,“目前的瓶頸是人類技術難以逾越的,這種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量子糾纏,在瞬間里把人腦的量子信息轉移到另一個載體內的量子里,而在完成轉移的瞬間,由于概率云的坍塌,人腦中的量子部分將會消失,只留下另一個載體內的人腦量子。”
“這項技術,需要人類具備更高效的微觀測量技術,人腦內部量子的位置信息、動量屬性、自旋狀態等等,這所有的信息,都需要在瞬間瞬間中了解清楚,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無縫式的意識轉移。”
“很明顯,以人類現有的技術,根本做不到這點。”
林楓點點頭,他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而去找三體使者,希望盡快獲得智子技術。
智子可能也不是瞬間了解人腦量子的全部信息,但肯定比人類的技術手段更為高效。
他現在讓伊迪絲說這番話,倒不是給他自己聽,而是說給房間內的智子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