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作出以下決定。
第一,恒星系統殖民,但這個恒星殖民和過去的恒星系統殖民不太一樣,因為這個殖民是也不被任何人發現作為前提。
文明的發展不可能離開物質,要開發光速曲率飛船、智子,資源絕對是繞不開的問題,不管是人類還是三體人,都沒有憑空造物的本事。
而物質量最多的自然是恒星系統,那里還有著恒星這種天然可以給原子人類加速到接近光速的能量源。
所以,殖民是必須的,可不存在戰略不能打破,在黑暗森林中打破就意味著統合體不再是‘空氣’、‘塵埃’,而是可能會暴露的危險目標。
在咨詢了林楓的建議后,十人議會給出決定,殖民恒星系統的原子人類以躲藏為主,讓自己變得不起眼,哪怕被人看到也不會想到那東西是生命。
怎么做呢?
那當然是扮演好自己偽裝的角色‘鐵原子’。
第二,擴大制造原子計算機的基數,每個人類至少要能夠支配一億顆作為分機的原子計算機。
根據攻防原則的解釋,當不存在狀態成立后,對人類威脅性最大的便是‘意外’。
什么是意外?
就是對方對你沒有惡意,甚至不知道你的存在,不帶惡意的作出了對你本人而言構成傷害的行為,這便是意外。
要規避掉意外,首先要做的就是情報的收集,危險人物盡量避開,星際戰場盡量避開,地球的古人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于是便有了‘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的典故。
那么判定危險的標準是什么?
這不麻煩,看能否利用量子糾纏的粒子探測那片區域就行,戰斗時情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危險的高級文明、星際戰場的參與者,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鎖自身情報的泄露,屏蔽量子糾纏的盲區便是由此存在。
哪些地方有盲區,那就標注為危險區域,不是星際戰場就是高級文明駐地,再要不就是類似四維碎片的地方。
如果沒有盲區,也還是星際戰場,這顯然就是技術層次比較低。
就算技術高也無所謂,提前知道了攻擊方式,隔著光年尺度的距離,難道還有躲不開的道理?
光速可是天然的防御!
光錐之內即是命運!
有本事就超光速來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