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會的主持,向來都是定軍王的直系下屬出人。
武會的本意一是弘揚武風,二也是為軍伍選拔優秀人才。
不但那些大家族和定軍王的那些孫子可以派人參加,就是尋常武者,若是自覺有些本事,也是可以在簽了生死狀后,上臺與天下英雄一較高下的。
當然,往年來,這武會都是年輕人的戰場。
唯有年輕人才有這種銳意進取的朝氣,以及蓬勃發展的潛力。
年紀大的,或許修為更高,經驗更加老道,但是即便在武會上表現良好,也難以得到重用。
這是定軍王一貫的方針,優先培養年輕人。
這個世界之所以美好,不在于某一代人的奮勇向前,而在于每一代人的銳意進取。
相較于一時的得失,定軍王對于傳承更加看重。
而且作為北地大權獨攬的掌權者,定軍王對于自己的領地也擁有絕對的掌控力。
以無上的實力與魄力,堅定執行自己的方針,卻不會被一些短見者以當下的優勢競爭下臺。
這是子民的幸運,也是年輕人出頭的機會。
于是,在武會開始之后,整個廣場上,就只能看到無數年輕人你番上臺我登場的場景。
武境四重,是這些年輕人之中的絕對主力。
武境五重的人物,也偶爾有那么一兩個。
但凡能夠稱為少年英杰,在他們這個十八九歲的年紀,武境四重是最基礎的要求。
剩下的,就要看個人對于修為,還是技藝的傾向以及發揮了。
武會采用的是計時的擂臺戰。
要求在限定時間內,盡快擊倒對方。
否則就會雙雙淘汰。
并且是擂臺戰,即便是強者,也要面對車輪戰的風險和挑戰。
很難有人從最開始站到最后。
所以取得最后的勝利,并非武會的絕對目的。
主持武會的武官,最看重的,其實是每一個人的臨場發揮以及個人實力、氣魄、膽識。
在這種極致壓迫參戰者的武會要求下,每一個人都會發揮自己的十二成實力。
當然,或許有些武者強悍,但是戰斗風格并不適應這種要求正面硬攻的場合。
可是……
哪又怎么樣?
選拔的這些人才,本就是為了邊境的戰事準備。
戰場上,哪里能容得下個人茍活,只圖自己發揮,而坐視戰友潰敗?
個人的力量,在戰場中終究是螻蟻。
要的,就是那種能夠率眾沖鋒,于萬軍從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
至于其他方面的人才,也自有選拔使用他們的手段和渠道,就不是武會的主題了。
當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有著極大的個人意志和感官的加成因素,容易出現貓膩。
然而沒有任何人會懷疑主辦方……也就是定軍王的直系屬下。
采取這種看起來彈性極大且容易出現黑幕的方式,卻又每次都能夠引來無數北地甚至中原腹地的大多武者前來參加,就在于定軍王的個人口碑;就在于舉辦至今,沒有任何一個人才被埋沒的事實。
只以發揮論英雄,不以成敗定命運。
所以在此刻,場上表現的,就盡是一些“莽夫”之間的對決。
“你什么時候上去?”
佘紅淚也是隨意地看著,眼神中并沒有太多的興趣。
既然是“莽夫”,那么在鍛煉身體的過程中,自然做不到對于體態的完美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