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都容不得他的”
“周朝的大夫們,聽老師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覺得老師說的是,那些用陶俑來代替殉葬的人,應該早就被絕后了吧,是一種惡毒詛咒般的中傷,覺得老師說得對,而我等所聽聞,老師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是當年以陶俑而代替殉葬,拯救他人的人,已經不再出現了嗎”
“好吧,那我來。”
“是當仁不讓之氣魄。”
子路得意笑道“夫子那糟老頭子總是這樣。”
“說話里面藏著自己的真意。”
“他才不是什么一板一眼泥雕石塑的圣人。”
那少年沉思,好像確實是這樣。
譬如那次,有個家伙故意裝作不認識老師,故意曲解夫子的主張。
把老師氣得厲害,回來后連連撫胸自語。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氣死了氣死了,不氣不氣。
氣出病來無人替。
你看,別人不知道我,我也不生氣,不也算是君子嗎
有人故意來杠你,你沒一拳把那人打成肉餅,這就是君子了啊。
又有個被夫子不喜的客人來拜訪。
夫子直接告訴弟子說,就說我不在。
等到那個人離去之后,夫子就在二樓撫琴高歌。
我在這兒,可我不愿意見你。
唉,就是玩兒。
略略略
又有老友故意張開雙腿,不雅姿態對著夫子,夫子毫不客氣,直接開懟“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然后一把年紀了,拎起木杖擊其脛。
你老小子羞辱我。
我特么抽死你。
那位老先生當場捂著帽子狂奔而出。
夫子雙手持仗,狂奔追擊之。
小子,你給我站住
當時還有個叫做回的小師弟看著這一幕直接懵住。
夫子奔逸絕塵
還有那一次,冉求為大世家季氏搜刮民脂民膏,夫子直接砸了碗
“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
那小子不是我徒弟了,你們直接給敲鼓,削他
對于這小子不用講什么同門道義,一起并肩上。
擊鼓,進軍
最后的結局,反正冉求最后還是乖巧的同門了。
類似的事情太多了,這些弟子們都知道,那根本不是被這個時代尊稱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的圣人,如果不注意那通天貫地的才學和智慧,那只是一個有自己的小脾氣,挑食,喜歡開玩笑,而且一般來說,還很皮實的老人而已,鮮活無比。
他喜歡子路,或許也是因為,面對著自己,只有子路敢正面開懟。
否則夫子太寂寞了。
雖然常規意義上,是子路被反向摩擦。
不過那一次夫子見南子,子路直接問你是不是動心了,把夫子氣得直接對天發誓“天厭之天厭之”我要是對那女人動心了,就讓天打五雷轟,子路那時的表情如下。
真的嗎我不信。
把夫子氣得吃不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