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士元身為京官,對天下的了解自然是遠遠超過青河村前祖靈李應的,這對敖臻進一步了解世界至關重要的。
大門進入則是山神廟的外院,外院內種植了些常見的綠植花草,雖不是什么名種,但都長勢良好,綠植綠意盎然,花卉爭奇斗艷,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外院兩側各有三間耳房,是供廟內神職人員休息之所,兼職奉送香火供信眾取用。外院過去就是二門,二門門上懸掛“祥光普照牌匾”,左側門柱刻“坐鎮青山喜錦繡”,右側門柱刻“忝居寶座等祥和”。
從二門進入則是正院,院內有青石桌椅三十六套,分布在整個院內,是供香客休息之用。正院兩側各有十八間廂房,是供香火夜晚留宿所用。
院內正北方則是山神神堂,堂前大門兩側有一副對聯,上書“一桿令旗遮日月,七星寶劍震乾坤”,橫批“神威無邊”。
進入大堂,最里面有一方青石神臺,高三尺象征“舉頭三尺有神明”;長一丈二尺九寸六分,象征“一元之數,萬象更新”;寬三尺六寸五分,象征“周天之數,鎮壓乾坤”。
神臺上的神像通體青石雕刻,身高一丈,面容慈祥,披發赤足,左手持令旗,右手握寶劍,一股神威油然而生。這是敖臻特意要求工匠模仿真武神像的樣式雕刻的。
想當初,敖臻在看一篇文章時說武當山的真武神像是按明成祖朱棣的樣子塑造的,有“真武神,永樂像”之說,可謂是羨慕嫉妒恨,如今自己成就神位,雕刻神像時就模仿真武打扮,要求匠人按此雕刻。
神像左右各有一位七尺左右的青石神像,分別做文武打扮。左側文士著秀才服,左手持香火薄,右手持筆做記錄狀,正是白云山神麾下左巡查使李煜神像,負責記錄香火對山神香火供養之事;右側武將著魚鱗甲,左手持虎符,右手握鋼槍,做戰斗狀,正是右巡查使李應的神像,負責執掌訓練鬼卒,執掌白云山斗戰守護之職。
神臺下有三十六位青石鬼卒像分列左右,威武雄壯,一副精銳模樣,襯托的山神神像更加神威逼人。原來在敖臻閉關煉化白云山本源時,李應也沒有閑著,一直帶領麾下鬼卒巡視白云山周邊,三個月下來抓捕的陰魂厲鬼數以百計。
目前生活在敖臻神靈法域內的陰魂有二百多,敖臻又從中挑選精壯四十赦封為鬼卒。同時李應也因功被封為白云山右巡查使。
神像前有一個三足青銅鼎,是供香客上香之用。后院有廂房十六間,是供廟祝及其他貴客上香休息之用。
神廟大體格局是模仿敖臻前世的三進四合院而建,和其他傳統神靈神廟布局并不一樣,主要是敖臻也不清楚華夏傳統神廟是如何布局的,前世作為廢宅的他沒去過名山大川的廟宇旅游,因此對比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