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看似很長,對于這個時代的很多普通人而言,便是一生。可神仙長生久視,哪一個不是以年為日,正是因此,才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說法。簡單來說,并不是天庭和人間的時間流速不同,而是仙神和凡人的時間觀念不同。
三十二年,不過彈指一瞬。可敖臻卻要在這短短時間內,讓大秦國力強大到能夠抵擋天庭征伐,甚至是反攻天庭的程度。這簡直難如登天,不,比登天還要難上無數倍。
天庭是三界中樞,統御三界億萬年,積攢的底蘊深不可測。三界無量生靈,無不以羽化飛升,名錄仙籍為榮。能夠修煉成仙者,哪一個不是天縱奇才!
網羅無數天才,天庭的強大可想而知!不過天庭再強,敖臻也只能迎難而上。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非常悲催的故事。
敖臻深深看了九鼎一眼,他明白破局的關鍵便在九鼎之上。若他能夠完全掌控九鼎,抵擋住天庭攻伐的可能性極大。畢竟神話世界,真正決定勝負的往往是頂尖強者。
而九鼎中積蓄的海量能量,卻足以讓敖臻踏入當世頂尖強者之列。到那時,面對天庭的征伐,戰而勝之幾乎不太可能,但全身而退應該問題不大。
返回咸陽宮后,敖臻清點了一下秦國幾百年積累的家底,結果卻發現國庫內奇珍異寶寥寥無幾,甚至還比不上他穿越時所攜帶的寶物。
原本那些寶物對他而言,根本不值一提,即便全部被時空長河摧毀,他也不甚在意。可對比秦國的底蘊后,那批寶物的珍貴程度直線上升,敖臻心痛無比。果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可事已至此,徒之奈何?敖臻只能從頭開始,一點點積累底蘊,一步步將大秦發展壯大。對于敖臻來說,這是一款真實的帝國養成游戲,難度地獄級。
一個國家想要強大,那么人口必不可少。只有人口基數足夠大,才能誕生更多的人才。只有擁有足夠的人才,大秦才能踏上發展的快車道。
而想要發展人口,糧食至關重要。只有擁有足夠的糧食,才能養育更多人口。糧食產量想要增長,糧種是關鍵。水利還有耕種工具同樣不可或缺。
因此,敖臻將改良糧種作為首要之事,增加糧食產量刻不容緩。有乾元洞天改良糧種,培育靈糧的經驗,花費一定時間,敖臻有信心培育出適合這方世界的優秀糧種,甚至是靈糧。
糧種的培育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是制造、推廣水車、曲轅犁之類的農耕工具卻是簡單至極。敖臻親自帶領秦國工匠制作出水車、曲轅犁等工具,并講解演示一番。
水車以及曲轅犁的玄妙頓時讓文武百官無不嘆服。哪怕秦國糧食產量穩居六國之首,但灌溉難,耕種效率底下的問題嚴重影響秦國的土地開發程度。
而水車的出現,讓灌溉的難度大大降低。而曲轅犁的出現,更是極大的提高了耕種效率。要知道,無論是水車,還是曲轅犁對于這個時代的農業而言,都相當于是降維打擊,對農業發展的助力簡直不可估量。
由于這兩樣農具乃是敖臻發明的,所以被世人稱之為“秦王車”、“秦王犁”。而且這兩件農具乃是秦王親自發明的,秦國大司農以及那些底層官員自然要大力推廣,這是政治正確。
隨著秦國官吏的大力推廣,短短時間內,秦王車和秦王犁傳遍整個秦國疆域,億萬百姓都受此恩惠。一國之君關心農桑之事,甚至為他們這些蟻民研究農具,如何不讓億萬生民感動!
更不用說,敖臻為了讓秦王犁的效率更高,耗資億萬從山東六國購買耕牛百萬,低價租于百姓使用,同時在秦律增加了“禁屠牛詔”。這些措施,無疑讓敖臻更得民心,成為秦國百姓心目中當之無愧的圣君。
同年,敖臻在咸陽郊外圈地千頃,建造一所太學。為了建造這所太學,他借助禹王九鼎之力,以地皇補天之術,改易方圓萬里地脈風水,讓學宮風水僅次于咸陽宮,堪比頂尖洞天福地。
就連太學的建筑布局便是敖臻親自設計,并征調宮廷匠師數百,士卒數萬,耗時三月方才建造完成。這所太學由于是秦王親自督造,所以學宮的規格完全是按照宮城規模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