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自刎而死的友人,荊軻的面色十分難看,他喃喃自語道:“老友,你這又是何必呢?這燕丹,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都不懂,又怎么可能成事呢!”
不過,荊軻雖然看不上燕丹,但是他的親朋好友皆在燕國。為了不連累親朋,不辜負好友的心意,荊軻只能強忍著心中的煩躁,前往燕宮拜見燕丹,告訴他,田光已死,并轉達田光的話。
燕丹聞言,當即朝著田光府邸的方向,拜了兩拜跪下去,跪著前進,痛哭流涕,過了一會后,方才哽咽的說道:“我告誡田先生不要講,是想使謀劃的大事得以成功。如今田先生用死來證明他不會說出去,這難道是我的初衷嗎!”
看著燕丹真誠的表演,荊軻卻沒有絲毫感動,反而感覺心中一寒。燕丹身為一國太子,對人禮遇至此,哪怕只是偽裝,卻也足以收買人心,讓人為之赴死。
荊軻游歷諸國,早就練就了一顆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燕丹的虛偽。明明是他用言語逼死田光,但他的辯解中,卻將田光之死推得一干二凈,覺得有違他的初衷。
荊軻的智商不低,自然不會揭穿燕丹的表演。若是燕丹惱羞成怒,僅僅一千士卒,就足以圍殺他。他雖是天下聞名的大劍士,劍道已臻至化境,但終究是血肉之軀,只需要一千士卒就能將他堆死。
荊軻落座之后,燕丹以頭扣地,聲音激昂控訴秦王嬴政的野心和貪欲。只要占盡天下所有的土地,使各國的君王全部臣服,嬴政的野心才能夠滿足。
荊軻的心中不由十分警惕起來。禮下于人,必有所求,這是從古至今就顛撲不破的至理。而上位者的大禮更是難以承受之重,需要以生命來報答。
荊軻并不想答應,他曾經游遍諸國,秦國雖然律法森嚴,但是明君臣賢,百姓賦稅、勞役也遠低于六國,秦國百姓的生活,甚至比六國的一些小貴族,還要強上一籌。
若秦國能夠一統天下,對于六國百姓而言,未必不是好事。可惜,世間有太多燕丹這樣的野心之輩,不愿意放棄自身的權勢,反而想要阻擋大秦統一天下的大勢,當真是螳臂當車,可笑不自量!
可惜,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荊軻無奈之下只得答應。燕丹此人心眼極小,睚眥必報。他如此禮遇之下,若是荊軻膽敢拒絕,怕是生死兩難,甚至荊軻死后還會被污蔑成秦國奸細,一生英明毀于一旦!
見到荊軻同意,燕丹眼中的得意之色一閃而過,肅聲說道:“燕國弱小,飽受戰爭之苦,國力衰微。哪怕以全國之力,也難以抵擋秦軍的攻伐!而諸侯畏服秦國,沒有哪個國家敢提倡合縱策略!”
“我私底下有一個不成熟的計策,若是將天下頂尖的勇士,派往秦國,用重利誘惑秦王,秦王貪婪,其形勢必然能夠達到我們的愿望。”
“若是能夠劫持秦王,讓他歸還全部侵占各國的土地,就像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那就太好了。如果不行,那就趁勢殺死他!”
“如今秦國的大將在國外獨攬兵權,秦王死后,秦國大亂。即使有新君繼位,短時間內也難以穩住局勢。趁此機會,東方諸國聯合起來,必然能夠打敗秦國!”
“這是我最高的愿望,卻不知道將這使命委托給誰,希望荊卿能夠仔細考慮這件事!”
聽完燕丹的話,荊軻的心不斷地往下沉,這是要他的命啊。這刺殺無論是否成功,他都難逃一死,這簡直就是一條絕路。他假裝思索了一會兒,方才嘶聲道:“這是國家大事,我才能低劣,恐怕不能勝任。”
燕丹上前以頭叩地,堅決請求,希望荊軻不要推脫。看著燕丹的模樣,荊軻答應了。荊軻深知,若是再不答應,明年的今日或許就是他的祭日。
不過燕丹對于收買人心的這一套顯然十分熟悉,當場就尊等荊軻為上卿,并將上等的舍館賜予他居住。之后的時間,每天都去問候,給他準備豐盛的宴席,備辦各種奇珍異寶,不時進獻車馬和美女。
荊軻是來者不拒,這些都是用他的生命換來的,若是不能盡情享受,那不是白來世間走一遭。哪怕是荊軻也不得不承認,燕丹真是舍得下血本。
當然,這也意味著荊軻沒有拒絕的權利。于是,荊軻更加縱情享樂,連日常修煉劍術也放下了。這可能是他人生的最后時光,他不愿意有任何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