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潰敗之后,王翦將大軍拆分與數百支,由校尉統領追擊潰軍。于是,戰場上出現奇異的一幕,一個秦軍校尉率領數百人,追在數千潰兵身后,如驅牛羊。
這是一場暢快淋漓的大勝,秦軍以三萬士卒傷亡的微小代價擊敗了燕代近百萬聯軍。這一戰,斬首燕代聯軍二十萬,俘虜十余萬,打出了秦軍的赫赫威名。
表面上看,燕代聯軍雖然損失慘重,但主力還在,仍有一戰之力。可實際卻并非如此,燕代聯軍潰敗時,被踩踏而死者近十萬,還有三十多萬大軍散于鄉野,不知所蹤。
等待燕丹清點大軍之后,發現近百萬大軍,僅余二十多萬。損失之慘重,讓燕丹氣急攻心,仰天噴出一口鮮血。更讓燕丹措手不及的是,代王嘉直接帶領十多萬趙軍撤回代郡。
代王嘉十分后悔,沒想到一時之失,導致四十萬大軍折損大半。為了征召這些大軍,他可是將趙國僅剩的底蘊消耗殆盡。今后,他可沒有如此龐大的資源,能夠培養如此多的士兵。
最關鍵的是,代王嘉可不會忘記,這四十萬大軍乃是他窮兵黷武的征召而來。整個代郡的青壯都被他征召入軍,這意味著,短時間內,他根本無法繼續征召士兵。
每每想到這里,代王嘉就感覺心在流血。他恨大秦,但更恨燕丹,就是因為燕丹的蠱惑,他才會帶領四十萬趙軍傾巢而出,企圖斬殺王翦,以報燕國滅國之仇。
結果失敗了,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若是手中的這十多萬大軍再有傷亡,代王嘉感覺他可能連王位都無法保住。因此,代王嘉直接帶領趙軍撤回代郡,默默地舔舐傷口,恢復元氣。這也為后來燕丹之死,埋下了伏筆。
燕丹無奈之下,只得帶領十余萬殘兵退守薊城。頓時,整個薊城一片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甚至很多多大家族都已經開始籌備逃亡事宜。
對于大秦,整個燕國都有一種畏懼之心。大秦實在太強大,燕國與之相比,就好比小孩與巨人一般,根本沒有可比性。等到燕代百萬聯軍大敗的消息傳開,更像是火上澆油,恍惚間,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燕國亡國之景。
驚恐、慌亂,整個燕國都陷入動蕩之中。消息傳入燕國朝堂后,許多大臣面色大變,驚恐萬分。而燕王喜更是面色一紅,直接噴出一口鮮血,昏迷不醒!
由于燕王喜的昏迷,燕國朝堂更是混亂不堪。等到王翦在薊城外安營扎寨,準備攻陷薊城的消息傳來后,更是晴天霹靂,讓很多大臣一下子臉色慘白,面露驚恐之色。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了,他們根本就沒有準備。他們萬萬沒想到,近百萬大軍竟然被王翦的數萬大軍擊潰。收到消息時,他們還不愿意相信,可等到燕丹帶領殘兵退守薊城后,他們只能相信這個事實。
然而,還不等他們喘口氣,先是燕王喜昏迷不醒,然后又是王翦大軍圍困薊城。這兩件事加起來,讓一眾燕國大臣有種天塌了的感覺。
燕國立國數百年,還是有一些底蘊的。半個時辰之后,燕王喜服用了燕國珍藏的靈丹,終于從昏迷中蘇醒了過來。頓時,燕國大臣全部圍了上去,噓寒問暖。
燕國即將滅國,可燕王喜仍然掌控著眾人的生命。他們可不愿意在這關頭刺激到燕王喜,被燕王喜拉去墊背。畢竟即便燕國亡國,他們只要投降大秦,照樣可以活的不錯。哪怕會失去權利,但至少能夠保住性命。
“諸位愛卿,我大燕危在旦夕,不知各位有何辦法可解此危局?”燕王喜顫顫巍巍的說道。
“王上,解鈴還須系鈴人。大秦攻伐燕國,完全是太子丹讓荊軻刺殺秦王引起的。更何況太子丹率領百萬大軍,仍敗于王翦之手,是大燕滅亡的罪魁禍首。請王上將太子丹交于秦國,或可讓秦國退兵。”一位大臣站出來道,眼神中精光閃爍,顯然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