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小歡……”小路雙手相搭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
從此那兩個孩子就再也沒有見過,緣分斷了,就再沒有了相見的機會。
兩年后,小歡獨自走在路上,幾日幾夜的不吃不喝讓他倒在了路邊,機緣巧合下,他被敬源寺的方丈收留了下來。
他住在寺院里,常聽方丈誦經禮佛。有一日,小歡走到方丈面前,問道:“方丈,請問你們念的這些佛經有何用呢?”
方丈低著頭,看著小歡笑著回答道:“為了渡化世人。”
“為何能用佛經渡化世人呢?”小歡繼續問。
“這個世道,人的心如隨風飄擺的柳絮,總是在路上飄零,無處安放,而我們誦念的經文如指引曲般,可以引導人們尋到自己要去的歸途,讓人們頓悟活著的真正意義,接受該接受的,放下該放下的,做最真實的自己。”方丈緩緩道。
“可是人世濁濁,那么多的人心要如何才能渡完呢?”小歡問道。
“只要經文可以一直傳遞下去,只要有人可以一直傳誦下去,那么總有一天,人心定會被渡化的。”方丈道。
“道業是那么的長遠,只要一心求道,必將改變一切。”方丈看著小歡說完,長長的嘆了一聲。
小歡抬頭看著方丈,突然雙膝落地,他跪伏在地面上,言辭懇切的求道:“方丈,我求你收我為徒,我愿一心向道。”
“紅塵萬丈,你可想好了?入了佛門,走了道業,那姹紫嫣紅的塵世便與你沒有了任何的關系。”方丈道。
“我已經想好了!求方丈收我為徒!我愿將畢生都獻于道業,永遠都將渡化世人作為己任。”小歡求道。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方丈雙手合十緩緩道。
小歡跪坐在佛堂前,方丈進行了誦經洗禮,然后他拿起了剃刀,走到了小歡的面前。
青絲緩緩從頭頂落下,片刻就落個干凈,從此他就同那萬丈紅塵再也沒了關系。
佛門有五戒: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佛門有十善:不殺生,不偷竊,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語,不拍馬,不貪婪,不惱怒,不背離佛法。
“這些戒律,你可謹記?”方丈對面前的小歡說道。
小歡雙手合十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道:“已謹記在心。”
“從此你的法號便為:凈善。”方丈對眼前的小歡說道。
“是,多謝方丈。”凈善道。
凈善,做一個干凈又善良的人,這是方丈對他的期予。
后來他修得大乘佛法,凡間有凡人修仙之術,他一直積善行德,二十歲那年,他就修仙得道,有了仙體,只是他修為不夠,不能飛升至天界。
不過對于凈善來說,比起飛升,他更愿意留在凡間,這樣他就有足夠的時間來渡化世人了,滄海桑田,花開花落,不知道過了多少歲月,他身邊的人老去的老去,病死的病死,終究是躲不過時間的無情。
“凈善,你快離開寺院吧!”這是方丈在臨終前對凈善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