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真相和謊言之間發生了抉擇猶豫,就會讓人出現支支吾吾的情況,也有一種是還不知道該怎么撒謊的人。
要是之前的話年輕研究員肯定直接就老實回答了,就說葉軒是偷跑進來的熊孩子害怕他打壞珍貴文物和資料之類的話。
但是現在在聽了專家的話之后,直接就可以推翻先前的言論了,顯然這個小朋友對于專家們來說有著很不錯的地位,所以,年輕研究員是愣是沒有想到該怎么回事,太緊張了。
畢竟他也知道自己似乎是做錯事了,就像是在學校里罵校長他爹像個流浪漢一樣,這種事誰遇到誰完蛋。
專家看研究員這副支支吾吾做賊心虛的樣子頓時就覺得蹊蹺,剛想再次詢問,就聽葉軒嘆了口氣,回答道:
“他以為我是偷跑進來的熊孩子,想把我給請出去,免得我把這里的東西弄壞了。”
葉軒已經說的非常委婉了,沒有說這個人剛才是怎么嘲諷自己的,也是給他留了一點顏面,而且自己要是直接透露出來,雖然能解了一時之氣,那么之后別人也會看出自己的氣量。
與其解一時之氣,落下個不好的印象,葉軒還是選擇了后者,留了三分情給別人,讓人在心里對自己感謝,也讓專家和研究員這邊都對自己有一個好印象,可謂雙贏。
這種事情,就好比是學校或者公司,在面對老師校長教導主任,老總董事長之類的人的時候,雖然你沒有做錯事,是另一個人做錯事了,但是你直接靠著領導在,就把他做的錯事全部竹筒倒豆子倒了出來,趁著這個機會出氣。
這樣做是對的,他確實是對的,沒有人說那是錯的一件事,錯的決策,他符合很多正確的程序,是很正確的事情。
但是怎么說呢,那樣的話,在旁人眼中看來,在領導眼中看來,他們確實會借此懲戒另一個人,但對你的印象也并不會很好的。
這種事情,旁人來說完全可以,若自己去說的話就感覺總是有點奇怪。
畢竟江湖也并不是打打殺殺,有仇必報,江湖是人情世故,有些時候還是要做一些更好的決策,比如說雙贏。
不過雖然葉軒這么想,也這么做了,但專家還是有點生氣的看著研究員喝道:
“以前怎么告訴你的,來者都是客,你看到葉小友也不問個清楚就要趕人走,你怎么做事的?啊?趕緊回去,把柜子里的三個文物全部都給我交一篇論文來,必須詳細,要是有不對的就等著改,再把東柜全部整理出來。”
“是…….是!”
年輕研究員嚇壞了,連忙點了點頭便轉身走了,三篇論文還算輕松,把東柜全部整理出來這就有點麻煩了。
畢竟東柜里堆的可都是陳年舊物,而且大多都是不值錢,不珍貴,沒有任何意義的文物,平時都沒人懶得去動一下,也就越堆越多了,誰知道現在這個任務居然直接交給自己了,年輕研究員心里是直翻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