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這個瞬間病變產生的小顆粒,絕對會對我們研究艾滋病毒毒力因子結構有著關鍵作用!”
“韓院士,你們小組應該模擬出來我說的結構圖吧?”
張蕭看向模擬小組,出聲問道。
“嗯!模擬出來了!最后的結果和您說的一模一樣!張蕭國士,你真是的神了!”
韓院士一臉崇拜的看著張蕭。
一開始,他接過張蕭給出的模擬因子合成序列,模擬因子基因排序后,完全就是一臉懷疑。
你讓我模擬出來艾滋病毒的結構?
開什么玩笑?
到現在為止。
全世界各國對于艾滋病毒因子結構的探索,還止步于表面結構。
我們怎么可能模擬出內部結構?
你又是怎么知道內部結構是這個?
可在模擬的過程中。
韓院士這個小組的人,都震驚了!
這復雜的程序合成后,竟然真的變化成了張蕭所說的帶有小吸盤突起狀顆粒的大細胞球體!
“把你合成的圖,放給大家看看,讓大家好好熟悉一下這個模擬結構圖,然后針對性的分析一下!”
“當然,這只是我的初步猜想,基因編碼小組很快就會有結果,這個結果要是能和模擬合成圖上的基因編碼序列對上,到時候就夠證明,這個病毒毒力因子中,并不是只有六種結構!”
“而是九種!”
張蕭目光陡然一凜,讓眾人眼神一瞪,紛紛張大了嘴巴,一臉驚詫。
臥槽?
你說什么?
艾滋病毒毒力因子的結構,竟然不是六種?
而是九種?!
我的天啊!
這要是真的如張蕭所說的這樣。
豈不是能顛覆整個生物學領域!!
因為,二十年前,一篇文獻《HIV毒力因子六種結構表征以及三元聚合物分析》,從達爾文生物研究所中橫空出世。
震驚世界!
也正是這篇文獻,將艾滋病毒毒力因子的結構蓋棺定論。
結構只有六種!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這篇文獻被無數人質疑,被無數人驗證。
最后,都得出一個結論。
文獻是沒有錯誤的!
由此。
達爾文研究所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九位,經過兩年時間,直接上升到了第一位!
無人能夠撼動其位置!
而這篇文獻,被無數人引用,影響力因子達到了五十九點七四!!
要問五十九點七四有多厲害?
全世界最頂級的兩大學刊,分別是《SCIENCE》,《NATURE》。
最牛逼的一篇文獻,影響力因子才六十出頭。
六十一點二四!
研究癌癥的文獻。
排名第一!
這篇達爾文研究所發出來的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的文獻,僅次于它!
世界排名第二!
足以可見它的影響力。
那真是影響了三代,甚至是四代科學家!
如果張蕭真的推翻了這篇文獻上所說的六種結構……
那恐怕全球各大地區的生物學領域,都將發生大地震!!
“只要這個結果驗證出來,你們就負責擬寫論文,進行全球發表!”
張蕭雙手交叉,對他們繼續道:
“并且,我已經從一株異變的3-41型毒株上,找到了一個突破點!已是發現了第七種結構Gmf結構!”
“你們看,這就是第七種結構的表征!”
大屏幕上。
出現了張蕭所說的第七種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