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輛打頭陣的叛軍蝎式坦克在大路上壓進,刺耳的轟鳴聲,聲聲傳來。
坦克的轟鳴聲里,充滿了威力,光是聽著這聲音,都有點扣人心弦。
伴隨著那轟鳴聲,一架架的蝎式坦克直接撕裂了夜色,穿透而出,遠遠望去,就好像捕獵的蝎子一般,輕盈而又靈活。
蝎式坦克,也算是老古董了,60年代開發的,最大特點是車身輕,機動性能好,在戰場上比較靈活,因此一直沒被淘汰。
這款坦克輕便的原因是它所用的材料,車體采用鋁合金和大量鋁合金零件,因此重量只有主戰坦克的六分之一,到九分之一,是世界上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坦克。
蝎式坦克因為輕便,所以特別適合于緊急空投作戰和遠征作戰,對各種地形均有良好適應性,所以很受重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蝎式坦克體積雖然小,但變速箱一共有7個前進擋、7個倒擋,另外還裝有浮渡箱和三防裝置等,坦克的發動機和傳動部分位于車體的右前方,發動機呈縱置,主動輪前置,炮塔位于車體的后半部,呈八角形,可旋轉360度體積小。
這玩意機動性能、加速性能較好,行駛速度最快達79千米小時,可與某些型號的賽車抗衡,在沼澤地等地形機動性能較好,甚至也可在水上行駛。
雖然輕便,但火力也不差,該車屬輕型裝甲車輛,全重不及步兵戰斗車,但安裝有較大口徑火炮,威力大于小口徑機關炮或機槍,可與坦克對抗。
呂宋的經濟與軍事科技不行,實力就這樣,只能用一些相對落后的武器,除了使用蝎式坦克外,他們的裝甲部隊,還有不少法蘭西輕型坦克,ax13輕型坦克。
ax13輕型坦克優勢于搖擺式炮塔,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一分為二”,將火炮剛性地安裝于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兩者成一體繞火炮耳軸作俯仰運動即炮口抬高或降低,沒有防盾,上塔體則靠耳軸支承在下塔體上,而下塔體則支承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出于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后,所以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于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于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于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于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只要將炮彈布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將炮彈推入彈膛,不過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空間運動過程,為了解決這一過程的麻煩,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a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要知道,這都是40年代末期的玩意,搖擺式炮臺,75毫米火炮,250馬力汽油機,放在當年,是牛逼,還出口了不少國家,但放在現在就不用多說,絕對就是雞肋的存在。
而他們唯一能擺出臺面,就是的一百多輛從德意志購買的二手豹2主戰坦克,還有與土狗國一起研發的卡普蘭中型坦克。
豹2主戰坦克戰斗全重5515噸,最大公路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武器配置120毫米滑膛炮1門,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藥基數42發,火控系統包括大炮雙向穩定、數字式計算機、激光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車體和炮塔采用間隙式復合裝甲,配有集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
只不過,正如那些聯合顧問所說的,他們有備而來,人多,而修羅那邊匆促作戰,閃電戰,就是怕人海戰術,填都能填死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