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賜守住本心,當叫喊聲不存在,一步步繼續沿著路面向前。
越往前,神符決運轉的速度就越快,因為周遭的鬼氣之濃郁已經100%可以對修士造成影響了。
這種情況直到他走近一座橋之后才發生改變。
橋是漢白玉所制,上有神獸圖文,橋前立碑,上書‘接引橋’。
橋下黑水,名為三途河,河對岸滿是鮮紅的花朵,遠遠看去像是血色地毯,似橙似紅,猶如飛舞的火花,瑰麗且詭異。
這便是彼岸花,花開之地便不再是黃泉路了。
順著河岸朝遠處看去,能看到三途河在遠端分叉成兩條,其中一條叫做忘川河,忘川河上有座奈何橋,孟婆賜湯于過橋之鬼,忘卻今生事。
林天賜不過是去鬼都,而不是去投胎,自然不用跑去奈何橋。
過了接引橋,此時大路也分成兩條,魂魄走左,那里矗立著一座高三百丈的巨大城門,離著老遠林天賜都能看到城門上的牌匾寫著‘鬼門關’。
鬼門關那邊可不能亂走,哪怕修士也是如此,因為鬼門關之后就是真正的陰間了。
過了鬼門關的魂魄先去望鄉臺,在那與陽世的親人朋友最后相望,因魂魄下地府這段路正好走七天,頭七回鄉的說法就由此而來。
隨后魂魄會慢慢在十座大殿外等候,直到閻羅王敲下驚堂木,驚醒魂魄神智,此時的魂魄才叫鬼。
這也是為什么經常說眼一閉一睜就到地府了的關系,因為從主觀上講,魂魄前往地府的流程自己是一點印象都沒有的,等清醒過來最先看到的就是十殿閻羅,最先聽到的便是驚堂木。
在那里,鬼會接受宣判,生前的是非功過都在此時一同了結。至于何時投胎,又會因過或因功有何處罰與獎勵,都由十殿閻羅決定。
不過十殿閻羅的辦事效率似乎并不高,加上鬼的數量太多,很多時候經過宣判并下輩子繼續做人的鬼就只能暫時等著投胎的機會,而他們會暫時居住在鬼都,這也是林天賜要去的地方。
魂魄全都要前往鬼門關往左,于是在岔路上林天賜往右走,沒多久,一座堪比鬼門關的巨大城門突兀的出現在眼前。
城門前只有一條路,路的兩側滿是大大小小的碎石,看似毫無章法,其實那是個大陣。
進去無妨來者不拒,順著路走便是,但出來就沒那么簡單了。
因鬼都滿是有神智的鬼,若不加防范,難保這些等候投胎的鬼會不會因想念陽世而偷跑出去,屆時受陽間烈陽炙烤,再吸入鬼氣壯大,最終很可能就會變成六親不認的惡鬼。
這座鬼都外的大陣就是為了避免鬼都居民跑出去的,自從設下以來,始終都沒有出過什么岔子,直到那只畫風不一樣的,從西方來的鬼打臉之前是這樣沒錯。(詳見193章~216章)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那巨大的城門似乎距離還很遠,但林天賜就這么用步行的速度往前,沒幾個呼吸便站在城門下的門洞中。
此時能看到一排排陰兵執武器在附近站崗巡邏,估計是那只西方來的鬼狠狠的挫敗了一下鬼都的自信心,為了避免有鬼學著偷跑出去,所以最近加強了周邊警戒。
這些陰兵,就是來干這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