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成武能離開嗎,他離不開。
如果駱成武真的能夠離開的話,他就不會跑那剩下的五圈,就不會不自然的在腦子里為他所在的班級想一個集體的代號,更加不會在隨后的幾個月里在各項團體比賽中如此踴躍的積極表現。
將每一件事都串聯在一起,可以清晰的看到駱成武的改變。
這種改變是良性的,無論是對駱永勝來說還是對這個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但這種改變對駱成武以及如駱成武一般的人來說是好事嗎?
站在旁觀者的眼中,他們變得積極、陽光、向上,似乎充滿了正能量,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那在融入團體中被自行泯滅掉的人性呢?
軍校的改造是駱永勝下的一盤大棋,他要將這個國家的軍人變成國家希望的軍人。
三個忠誠要深刻植入。
當國家變得越加強盛之后,軍校會越開越多,將來的大楚,不僅僅是將官,下沉到士兵都將會接受到這種環境的改變。
繼而全部變得忠誠、勇敢、無畏、無私、熱血和甘于奉獻。
至于駱永勝或者大楚這個國家做的事,就是不停烘托集體的氛圍,使其所包含的所有人都變得狂熱乃至失去正常的思維邏輯。
如嚴真說的那句,如現在軍校中正在發生的一切。
每一個人都在將集體的意志來主導自己的行為。
將來會變成每一個人都以國家的意志來主導自己的行為。
“基層的君衛隊已經喊出了為朕而生、為朕而死的口號,而現在的成武,也喊出了一句為了狼群,諸兄務盡全力。”
在嚴真走后,駱永勝提筆在一張紙上寫下了這么一段話。
“信仰的花已經開始盛開在大楚的每一個角落,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楚的每一個的國民從幼年就要開始接受信仰的洗禮,朕希望他們比朕更愛這個國家,因為只有愛國他們才會為國家而奉獻。
而只有每一個人都愿意為這個國家奉獻,則國家才能變得越加強大,國家強大了,才能更好的保護每一個國民。
人,注定離不開集體,所以,人必須要為集體而奮斗和努力,對于集體中的害群之馬,若是孤立和排斥都無法使其幡然醒悟,那么就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盡快的將其剔除消滅。
好比人生背疽,越早進行切除則可保性命無虞,若是晚了,就會越來越嚴重直到危害人的性命。
朕于中元三十五年初指示內閣應加快教育體系的落實深度及廣度,望后人可以明白朕的良苦用心且能夠忠實不二的貫徹下去,保我華夏民族信仰永不晦暗、保我國家意志永不飄搖、保我江山社稷恒久穩固。
中元三十五年四月十六。”
寫完這篇類似日記又好似心中體會的短文后,駱永勝將其交給了一名翰林郎。
“保存好吧。”
后者誠惶誠恐接過,請示道:“陛下,要收錄進文選中嗎。”
駱永勝想了許久。
“保存下來,但不要收錄進文選,留給將來的后繼之君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