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著吧,總會解決掉的。
連續討論完了三個問題,時間可就不早了,會場外甚至已經擦了亮。
但所有人的精神頭卻都很好。
一個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另外一個嘛。
今天這次會,他們都捕捉到了很多極重要的政治風向。
別看駱永勝今天啥都沒說,全程在問大家伙的意見,但他要不點頭,大家的意見算個屁啊。
既然駱永勝一個都沒有否決掉,那就說明,寇凖的幾個提議都說到了駱永勝的心里。
而駱永勝的同意,恰好就為大楚未來幾年的大局指明了方向。
仗是不會再打了,那不打仗,干什么呢?
要狠抓文化和思想精神領域。
文化、思想精神,這兩個詞在之前出現了太多次。
那在現在的大楚政壇,又是哪方勢力負責這一塊?
君衛隊!
換句話說,未來幾年的時間內,君衛隊的勢力會迎來再次膨脹。
在權力的分配上,皇權將會著重照顧君衛隊的工作。
這還不足以讓這些官員醒困嗎。
另外,再聯想到今天晚上幾件事,最終拍板的竟然都是太子駱玉晟,而駱玉晟又恰好在君衛隊述職。
誰都知道駱玉晟去君衛隊鍛煉的目的是為了接嚴真的班。
那么這一系列發現結合在一起,大家就不難發現未來政局的變化了。
不出意外,嚴真會讓位,駱玉晟接班,擔任中央總署主任一職,開始領導君衛隊全面工作。
繼而再從這個位置上來接將來的皇帝寶座。
君衛隊、政務、軍隊三套班子的順序就算定了下來。
那便是軍隊服務政治大局,而政治服務思想大局。
以后為官的時候,就知道往哪個方向用功發力了。
“講最后一件事,草原怎么處理。”
駱永勝才不管這些官員都在想什么呢,他都不用猜,打眼一瞧就能看出七分端倪。
這本就是他的有意為之。
要是這么明顯都看不出來,這些人也就不配做到三品以上了。
“草原問題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歷朝歷代都棘手難言,不知道該怎么徹底的杜絕隱患。咱們滅掉一個民族,馬上就會冒出新的民族。
一代代似那野火燒不盡的牧草,不徹底的解決掉,那咱們這次北伐滅亡遼國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朕這邊有個想法,說出來你們討論下,看看可行否。”
顯然這到了最后一個問題,駱永勝沒打算再征求這些人的意見了,直接說道。
“遷民實草原,變耕為牧。”
短短的九個字一經拋出,就如一記重磅炸彈般直接炸的所有人面容失色。
讓傳統的中國農民去草原當牧民?
如果只是變更生活習性,這些官員還能勉強坐住的話,那接下來駱永勝說的話,可就讓他們徹底坐不住了。
“另外,朕決議再在長城現在現有的幾個城關之外再拆建出幾個大型的隘關,自太原、大同、北京修建三條通往草原的通途,用于統購草原的牛羊和皮毛、奶制品等物統銷到國內其他地方。
供銷總社在這件事上,統購草原商品的價格可以比計劃價格高出兩成,同時,國內的糧食衣服等賣往草原的在計劃價格基礎上減少兩成。
計劃實現,十到二十年內,吸引大量百姓遷往草原放牧為生。”
軍方沒有反應,而內閣幾人卻是齊齊色變。
這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