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裝武器的箱子也依次檢查,東西都被保管得很仔細,鐵器涂油、長桿邊上放樟腦、兵刃部分都被好好地包裹著。
約翰·杰士卡看起來很滿意,直到裝火槍的箱子被打開。
獨眼中校的表情似笑非笑:“鉤槍?”
“是的,長官。給我們發的就是鉤槍。”溫特斯尷尬的回答。
中校取出最上面的鉤槍,忍不住笑了幾下:“這東西,歲數恐怕比我還大吧?”
“那不知道。”安德里悶聲悶氣地回答:“但肯定比我們幾個歲數大。”
……
鉤槍,其實就是火門槍,一種改進型火門槍。
早期火槍沒有槍托,直到某位槍匠靈機一動將十字弩的木托加到槍械上之前,火槍只能用手端著射擊。
可是用手端著射擊又拿不穩,為了分散后坐力,槍匠便開始在槍管上加個小鐵鉤。
這樣,使用者就可以把火槍鉤在城墻、車廂、盾牌之類的物體上面。
因此,這種火槍得名鉤槍。
至少在主權戰爭早期,雙方還在使用鉤槍。
但戰爭催生出更先進的設計,而更先進的設計又在戰爭中迅速擴散。
隨著槍托、長槍管和蛇形發射桿的普及,火槍從早期火門槍的“木棍加鐵管”逐步進化到如今的形制。
到了主權戰爭后期,雙方都已經全面裝備更先進的火繩槍以及加農炮互相殺戮。
也就再也沒有人使用、制造鉤槍,換句話說這種武器至少退出歷史舞臺已有三十年。
所以中校才有如此一問。
溫特斯三人的百人隊配備的劍盾、超長槍都是軍團統一規格,但發下來的火槍都是已經淘汰的型號。
這點也沒什么可抱怨的,民兵大多在內線活動,最多對付幾個攔路劫匪。
有兩把能打個響的槍,嚇唬嚇唬人就夠了。真論實戰,還不如發兩把弩好用。
……
輕輕搖了搖頭,中校把鉤槍放回木箱,又指著火藥桶說:“打開看看。”
中校特意要檢查摞在最下層的火藥桶,負責武庫的馬爾科姆找來硬木做成的撬棍,小心翼翼把火藥桶打開。
杰士卡中校一口氣把整桶火藥都倒了出來,火藥呈漂亮的黑色小顆粒狀,沒有出現分層。
“不錯。”中校難得拍了拍管庫十夫長的肩膀:“火藥保管的不錯。”
馬爾科姆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說:“是蒙塔涅百夫長讓我每天把火藥桶上下顛倒一次。”
杰士卡有些意外地看了溫特斯一眼,輕輕點了點頭。
溫特斯也有些不好意思,其實這個招數還是他從維內塔海軍那里學來的。
“不看了,就這樣吧。”中校拍了拍手上的火藥粉,隨口說道:“帶人去軍團武庫,把超長槍都換成普通的長矛或長戟。把鉤槍換成火繩槍。”
溫特斯稍微一愣神:“呃……直接去換就行嗎?”
“去換就行。”
“為什么要換?”安德烈忍不住質疑道:“都是普通的長矛或長戟,怎么布置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