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客氣什么。”安德烈又一拍大腿:“決定是你,就你來當。”
溫特斯臉更紅了,連連搖頭:“軍團只是名義上的編制,不是真得要搭出一個軍團的架子來。炮隊和騎隊不可能歸進步兵團的指揮體系,所以需要更高一級的軍團編制。”
“那空著位置?”
“就空著。”
溫特斯給其他人分發寫有改編內容的紙張:“在軍團之上,應該再成立一個軍參議會,負責統籌一切軍政、軍令內容,就和現在的六人決議會一樣。”
不成文的六人決議會換塊招牌,變為合規的軍事參議會,沒人有反對意見。
如果從編制上來看,軍事參議會委員比軍團長級別還要大。
只有莫里茨輕輕出聲:“不要給我和胡安掛名,我們還是維內塔軍官。”
“那就繼續叫A先生、B先生。”溫特斯不以為意。
莫里茨嘆了口氣,沒有說話。
“騎隊和炮隊不需要過多改編。”溫特斯看向安德烈和梅森:“只需定員、定額、編寫章程即可,條例你倆自己負責寫。”
安德烈苦著臉,他靈機一動:“我去找巴德寫!不就結了嗎?”
梅森也是苦笑不已:“我手上一門炮也沒有,我定哪門子員?”
“咱們也沒有軍團,不也定了軍團的編制嘛。”溫特斯安慰學長:“先定編制,大炮早晚會有的。”
梅森學長嘆了口氣,在草紙上胡亂勾勒著大炮的線條。
“真正需要大刀闊斧改編的是步兵。”溫特斯的神情變得嚴肅:“軍隊早晚要打堂堂正正的硬仗,現有編制根本不足應付一次真正的會戰,必須要改!”
在溫特斯的改編計劃中,“團”作為征兵單位將與地區掛鉤,依舊保留。
為便于補充兵員還有后勤管理,百人隊名義上依舊由團直轄。
但是戰術上,百人隊應該被編成“營”作戰。
“營”的規模接近于目前的大隊,但與大隊不太一樣。
“一個營的最低標準,應該是能單獨組成方陣作戰。”談到步兵戰術,溫特斯兩眼放光:“千人乃至三千人的大方陣太笨重。帕拉圖常備軍在荒原上普遍采用五百人的小方陣作戰,效果很好。”
堂·胡安來了興致:“五百人的小方陣碰到騎兵怎么辦?能頂住沖擊?”
“能。”溫特斯上半身不自覺傾向胡安學長,講述他在荒原的作戰經歷:“五百人的小方陣,赫德騎兵照樣沖不進來。而且方陣變小,火槍手就能發揮威力。特別是兩個方陣之間的區域,簡直是殺戮區……”
在場的軍官里,只有胡安和溫特斯是步兵軍官。
聊起步兵戰術,兩人坐在石頭上都能聊一整天。
其他人對步兵興致缺缺,梅森學長漫不經心地畫著大炮,莫里茨上校一直在悄悄打盹,安德烈也困得不行。
倒是溫特斯和堂·胡安,兩人隔著桌子都快要臉貼臉。
說到興頭上,溫特斯拿來草紙隨手畫出地圖、用棋子代表兩軍,給學長又是講解、又是推演。
堂·胡安也聽得眉飛色舞,時而贊嘆、時而感慨、時而扼腕嘆息。
“你倆哪天有時間單獨比劃!”安德烈勃然大怒,猛一拍桌:“先把正事搞完!”
溫特斯和胡安同時瞪向安德烈,倒把后者看得心虛。
安德烈小聲說:“我好餓,快點開完會,吃晚餐去。”
堂·胡安瞥了一眼安德烈,鼻腔發出一聲輕哼,微微搖頭。
“我把百人隊擴到120人,如果一個‘大隊’還是六個百人隊,就不合適了。”溫特斯說回正題:“所以改用營的編制,每營四支百人隊,共計480人。”
“只有四隊?那劍盾、火槍、長矛如何搭配?”胡安皺起眉頭。
“不設劍盾手,每營火槍一隊、長矛三隊。”溫特斯解釋道:“劍盾手培養太難,裝備要求又高。約翰·杰士卡中校就干脆不設劍盾手,效果也很好。”
“火槍和長矛,一比三?”
“我手上的火槍太少。”溫特斯深深嘆息,笑道:“否則我都想提高到一比一,每營兩隊火槍手、兩隊長矛手。”
堂·胡安疑惑不解:“一半的火槍手?肉搏戰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