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赤旗在溪谷頂端升起。
然后是令赫德人熟悉又魂飛魄散的戰吼:“Uukhai!!!”
數十個熊熊燃燒的火球從山坡上滾下來,越滾越快,最后以無法閃躲的速度撞進特爾敦人的隊列中。
這些“火球”是由枝條編成的球形籠筐,里面填充干草、樹脂和燈油,不能爆炸,殺傷力有限。然而它可以有效截斷特爾敦人的部隊。
特爾敦部順著溪谷行軍,形似長蛇。火球呼嘯而下,特爾敦人瞬間被分割成幾截。
落在后面的特爾敦頭領見勢不妙,毫不遲疑掉頭開溜。
“[赫德語]爛肉!后路已經被截住了!”泰赤氣得破口大罵,他瘋狂揮舞馬鞭,大吼著給驚慌失措的部眾下令:“[赫德語]往前沖!往前沖!殺!天神注視你我!”
“[赫德語]火牛!”有特爾敦甲士忽地驚恐大喊:“[赫德語]火牛!”
泰赤循聲望去,第二批沖下山坡的竟是上百頭著火的瘋牛。
火牛沖陣的威力絲毫不亞于戰馬,甚至比戰馬更加兇暴,因為發狂的牛絕不會在長矛面前停下來。
特爾敦人有勇氣與帕拉圖人決一死戰,但是沒人敢站在發狂的公牛面前。
群牛踐踏大地,蹄聲轟隆,特爾敦人四散奔逃。
泰赤想要搏命,卻連一個能與之廝殺的對手也找不到。
溫特斯冷峻地注視溪谷里的慘狀,等待著戰機——現在著急下去,很容易被瘋牛誤傷。
兵書上說要圍住三面、放開一面,防止敵人殊死一搏。
而溫特斯選擇反過來使用這條格言,在溫特斯看來與其將有限的兵力像撒鹽一樣配置在戰線上,不如主動給特爾敦人一條路走,再利用地形迎頭痛擊后者。
說起來使用火牛、火馬,還是他從赫德人那里學來的戰術。
除了赫德人,還有能舍得將寶貴的馬匹和耕牛當成一次性使用物品?
此前他不用這種戰術,因為太不穩定。
特爾敦人曾經使用火馬沖陣,面對秩序森嚴、配備大量火槍的大方陣,火馬沒有發揮任何用處。
受驚的牲畜無法用常理判斷,誰也不知道下一刻發狂的火牛會不會掉頭反沖本陣。
但是在“兩山夾一溝”的地形里使用火牛沖陣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火牛本能地會順著山坡往下沖。
而且目標越是跑動,牛越會追上去,驚慌失措、四散奔逃的特爾敦人就是火牛的頭號目標。
見特爾敦人已被沖散,溫特斯點點頭,夏爾會意摘下軍號。
銳利的沖鋒曲在溪谷回蕩,赤旗下壓,等候在反斜面的民兵齊聲吶喊,端起長矛、刺槌沖下山坡。
主力部隊都被布置在防線各處,這次伏擊的主力是民兵中的“壯年兵”和“成年兵”——也就是民兵中戰力最強的一部分。
這些民兵打硬仗不夠,打混戰勉強,最擅長追殺逃敵。
“[赫德語]朝著那赤旗!”泰赤拔出彎刀,聲嘶力竭地呼喚親衛以及甲士:“[赫德語]跟我殺!”
直到此時此刻,泰赤仍舊沒有放棄最后一搏的想法。對方全軍壓上,就意味著對方主帥本陣守備空虛。
戰馬難以在上坡的地形發揮沖力,然而四條腿總比兩條腿快。
斬將、奪旗,在泰赤看來,這是他唯一反敗為勝的機會
身臨絕境的特爾敦人也被激發出兇性,甲士紛紛扯掉甲胄、割斷馬鞍,以減輕戰馬的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