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鳥收到,正在切換抗干擾模式。”
老飛火鳥同樣想起曾經的經歷,左手對機載航電設備進行操作,面容嚴肅,正色道:“看樣子,紅軍這是要孤注一擲啊。”
預警機原本用于自衛性質的電子干擾手段,結果被紅軍鷹眼一號用來主動干擾,如此的行為舉動,其意義昭示了一個情況,紅軍完全孤注一擲,將希望壓在八架獵鷹高教機之上。
這應該是紅軍無奈而唯一的辦法!
如果紅軍一號基地殘存的八架獵鷹高教被全殲,那么笨重緩慢的預警機,也逃不掉殲-10a的追殺。
戰斗機作為屹立于航空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天生就是為了作戰,預警機可沒法比。
數秒之后,矛隼中隊四架殲-10a戰機提前做好抗電子干擾準備,在空警2000戰略預警機關注之下,高速掠向紅軍機群。
220公里!
200公里!
180公里!
150公里!
漆黑的夜色之下,紅藍雙方作戰機群的相對距離正在急劇降低,保持550公里每小時航速的空警-500預警機亦是如此,但由于自身的較低航速,與藍軍矛隼中隊保持更遠的位置。
航速不同,雙方距離和位置不同。
十秒!
二十秒!
四十七秒之后,速度更快的第一中隊,距離矛隼中隊僅剩116公里,紅軍鷹眼一號預警機則縮短至150公里。
“報告指揮長,藍軍機群已進入電子干擾范圍,航速每秒高度5000米,是否進行遠程電子干擾?”鷹眼一號機艙內,主雷達操作員面色沉穩,炯炯有神的雙目牢牢注視蘊含時代和先進氣息的機載設備,發現藍軍機群目標數據和方位后,大聲報告道。
150公里!
這是空警-500第三代預警機電子干擾的有效半徑,略高于空警-2000戰略預警機的140公里有效半徑。
“放進到120公里實施全頻段電子干擾,授予權限,啟動通信對抗戰術系統,啟動‘順風耳’電子戰術系統,準備電磁頻譜精確打擊,竊聽藍軍機群的無線電交流。”
任務指揮長雙手環抱于胸前,尖銳的雙目注視顯示屏幕,腦海高速運轉,憑借多年的豐富作戰經驗,以及對空警-500預警機的性能掌握程度,正色道。
“是!正在啟動通信對抗戰術系統,順風耳電子戰術系統。”
獲得指揮長權限的主雷達操作員,面容嚴肅,回應一聲,雙手敲擊鍵盤,帶有老繭的十指靈動而迅捷,對機載設備進行操控,輸入自身信息和權限。
機載中央計算機核實身份信息數據和權限,確認無誤,三秒之后,隸屬于空警-500中型預警機的尖端打擊力量,高度保密的通信對抗戰術系統和順風耳電子戰術系統成功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