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道道目光凝聚之下,整架012號殲-10d駛過通行道,駛入較為狹窄的滑行道,與前方的009號殲-10d保持安全間隔,前往寬敞而如標桿般筆直的基地主跑道。
時間,上午5:59分。
懸掛于天邊的蒼穹,似乎更加耀眼。
基地滑行道之上,兩架透出攝人心魄氣勢的戰鷹徐徐滑行,聚集著眾多人員的目光,成為全場當之無愧的焦點。
此時,光芒耀眼。
此刻,萬眾矚目。
“呼叫塔臺,這里是祭奠小隊,請求起飛,執行四月一日祭奠飛行任務。”
待在009號座艙內的蘇鵬,頭頂戴著散發耀眼金色的金頭盔,雙眼凝視前方,透過加密無線電頻道,向基地塔臺發出起飛請求。
金頭盔,象征著空軍頂尖戰斗機飛行員的最高榮譽。
今日,蘇鵬特地戴上了往日很少穿戴的金頭盔,準備執行即普通而非凡的飛行任務,翱翔于藍天。
“這里是塔臺,祭奠小隊,地面風正東,風速2級,無陣風,無側風,場壓1020,準予起飛執行任務。”
位于一百多米高山壁之中的基地塔臺內,值班管制員手握無線電通話器,雙眼透過窗戶凝視滑行道之上兩架戰鷹,面色鄭重,給予最新的詳細地面參數和起飛許可:“祝一路平安,飛行順利。”
“祭奠小隊收到,準備起飛,執行原定飛行任務。”
身為祭奠小隊指揮官的蘇鵬,回應一聲,轉而向周海命令道:“零,這里是長機,采取雙機編隊方式,極限距離拉升。”
“零收到,確認命令。”
周海聽到這個命令,面容鄭重,雙眼掠過一抹光芒,注視著銳眼頭瞄鏡片呈現的各種詳細數據,回應道。
獲取起飛許可和地面參數,確認命令,予以執行。
轉瞬,009號殲-10d先行離開滑行道,轉入基地主跑道,向前滑行約三十余米的距離,偏向左側位置,留出安全間隙,避免引擎的高溫氣流影響012號戰機。
周海右手壓桿,腳踩方向舵,操控著012號殲-10d緊隨其后,駛離滑行道,沒入主跑道,平穩行駛約二十余米位置,靠向右側,來到與009號右側約半個身位的距離,精準停下。
共用一條跑道的兩架戰鷹,保持三米的極限安全間隔。
“零,開始起飛!”無線電頻道內,傳來蘇鵬的命令聲。
“零收到,火焰系統,進入極限起飛模式。”
凝視著正前方筆直而修長的跑道,周海深呼吸一口氣,雙眼變幻,由平和到銳利,仿若一柄最鋒利的尖刀般,用標準至極的普通話,向機載‘火焰’航電系統下達指令。
雙機起飛,極限距離拉升!
這個命令背后即考驗飛行員的技術,更展現戰機的優秀性能。
對全身上下凝聚各種尖端航空技術的殲-10d戰機而言,極限距離拉升意味著一個專屬飛行模式——極限起飛。
“確認命令,進入極限起飛模式。”
接收符合聲紋數據的語音指令,高度智能化的四代航電系統,傳出電子合成提示聲,彌漫科幻感的中央大屏幕,呈現一條簡體中文的字符信息,進入極限起飛模式。
與此同時,高性能飛行計算機迅速根據機體重量和地面風力參數,展開計算。
“滴!”轉瞬,高速運轉的飛行計算機完成飛行參數計算,將機體現有狀態的極限起飛數據通過光導纖維,傳遞至銳眼頭瞄之中,呈現于周海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