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E-2C‘鷹眼’預警機中隊,數量5架,
一支MQ-25‘黃貂魚’無人加油機中隊,數量2架,
一支MH-60S‘海鷹’艦載多用途直升機中隊,數量12架,
一支艦載反潛直升機中隊,裝備MH-60R‘戰斗鷹’艦載反潛直升機4架,SH-3‘海王’艦載反潛直升機4架,數量8架。
一支后勤支援保障中隊,裝備2架C-2A‘灰狗’艦載運輸機。
飛行中隊在編11支,均處于滿編狀態。
彈藥庫武器彈藥種類齊全,裝備反潛、反艦、空空和空地導彈,庫存容量100%……
當前華盛敦號航母總艦載機數量95架,總艦載機數量較比同期尼米茲級航母提升15架,主力戰術作戰飛機54架,較比同期尼米茲級航母增加10架,其中裝備30架F-35C‘閃電’,勢態感知和體系化作戰能力大幅度提升,綜合戰斗力未知。
“根據當前偵察信息,對華盛敦號航母進行綜合戰斗力評估。”
雙手環抱于胸前,林安瀾看著主屏幕給出的華盛敦號航母自身信息和總體數據,瞥了一眼依舊在忙碌的艦載機參訓隊伍,正聲道。
值更官徐貴年面色不變,正聲傳達命令:“是,艇長命令,對華盛敦號航母進行綜合戰斗力評估。”
命令下達,指揮艙內再度忙碌起來。
“打開艇載數據庫,啟動綜合戰斗力評估模塊,選定假設對比目標——里根號航母,選定假設對比艦載機目標F·A-18E/F‘超級大黃蜂’,數量44架……假設目標選定完成,載入當前偵察資料數據,開始推演計算。”
待在指揮艙中心位置的主操作員,雙手如飛,嫻熟自如,迅速打開艇載數據庫,啟動模塊化綜合戰斗力評估程序,而后逐一選定華盛敦號航母搭載的一系列艦載機型號,接著載入蜻蜓機群偵察的數據信息,做完這一切,按下確認按鈕,開始推演。
艇載高性能計算機高速運轉,模擬評估推演進度百分比,旋即反饋至主屏幕之上。
林安瀾和眾人雙眼緊盯主屏幕進度條,氣氛略微緊張,大家屏氣斂息,大氣都不敢喘。
5%。
10%。
25%。
50%。
一分多鐘之后,模擬評估體驗進度條走到末端,經由艇載計算機進行復雜的綜合戰斗力模擬評估,最終成果呈現于大屏幕中。
“根據現有偵察信息和情報推演計算,核心戰斗力模擬評估,華盛敦號航母綜合戰斗力,大約超越同期‘里根號’尼米茲級航母220%左右。”
主屏幕之中,頓時給出華盛敦號航母和里根號尼米茲級航母的綜合戰斗力數據對比圖。
數據對比圖顯示,裝備F-35C‘閃電’隱身艦載機的華盛敦號航母,綜合戰斗力遠遠超過里根號航母。
不!
已經不是超過,可以稱之為碾壓!
2.2倍于里根號航母!
伴隨著這個推演計算結果一出,093G指揮艙內,氣氛驟然凝固,變得無比壓抑起來。
此時此刻,鴉雀無聲,落針可聞。
主屏幕畫面內,由艇載計算機根據蜻蜓機群偵察信息進行分析計算的評估數據,赤裸裸地展露于所有人面前。
坦白,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