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架淺灰色機身豎立標志性巨大垂尾的殲-11BH滑入主跑道,一左一右,構成標準雙機編隊起飛陣型,加速疾馳。
滑行五百余米之后,兩架殲-11BH抬頭驕傲的頭顱,展翅翱翔,離開地面的束縛,迎向湛藍而清澈的天空。
“中央升力體布局,真美。”聽到熟悉的渦扇引擎轟鳴聲,周海抬頭望著沐浴于璀璨陽光之中的兩架殲-11BH,倍感親切,心中默默贊嘆。
作為海軍航空兵版本殲-11B,兩架殲-11BH性能和戰斗力已然落后于這個時代,可中央升力體氣動布局,仍舊賦予它無法比擬的絕美身姿。
三代機之中,最美戰機,莫過于蘇-27‘側衛’系列。
沐浴于陽光之中的2架殲-11BH,仿佛披上一件金甲圣衣般,神圣而光輝,美不勝收,漸漸遠去,迎向遠方蔚藍天空。
“不知道飛殲-15C虎鯊的感覺怎么樣,希望不要令我失望。”周海看了一眼已然漸漸遠去消失蹤跡的兩架殲-11BH,收回心神,默默思索著本次改裝訓練主角——殲-15C。
同為中央升力體氣動布局,由沈霍伊研制生產的殲-15C‘虎鯊’,紙面性能數據優秀而卓越,遠超殲-11BH一大票三代機,完全不弱于同胞兄弟殲-16,位列準四代水準。
而在固定翼艦載機領域,則超越世界上99%的固定翼艦載戰斗機。
從性能參數角度講,殲-15C‘虎鯊’的綜合性能,無疑是強悍至極的,僅次于終極改進版本的準四代殲-10D‘火龍’,無愧于世界第二艦載機的評價。
然而,這僅是紙面數據。
真實性能究竟如何?
沒人知道。
沈霍伊的尿性,內部人士懂得都懂。
從殲-8到殲-11,從渦扇6到早期階段的WS-10A太行,各種事故頻發,層出不窮,空軍上上下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戰機墜毀,WS-10A噴零件,這一系列嚴重事故發生率高到簡直令人發指的程度,更是讓沈霍伊名聲差的不行。
負責研制WS-10‘太行’項目的黎明航發,早期隸屬沈霍伊體系,后來經過團隊經過重整和改革,這才拿出成熟且可靠的WS-10B。
航發領域,既要先進,更要成熟和可靠,這是核心準則。
講道理,周海對沈霍伊研制的殲-15C‘虎鯊’還是以前的看法——期待且擔憂。
殲-15C‘虎鯊’由鴨翼+中央升力體+軸對稱全向矢量+電傳操控四者結合,氣動布局和飛行結構復雜程度遠超殲-16。
沈霍伊能否解決如此復雜的飛行結構,編寫成熟可靠的飛控軟件,這還是一個問題。
周海只希望等到上機單飛之時,不要讓他失望。
收攏心神,不去多想,周海跟隨隊伍的步伐,平穩前進。
穿過基地訓練場,沿著道路走了約莫十分鐘,戴民盟帶領艦載機改裝隊伍返回飛行員宿舍樓。
“全體都有,稍息,房間排序不變,按照原來的樣子分配居住,給你們2個小時休整,2個小時之后到作戰室集合,開始學習,008號,由你帶隊。”戴民盟面朝停下腳步的整齊參訓隊伍,神態嚴肅,簡單講解一番,通知關于學習的事情,朝著周海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