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身處這間會議室之中,在場每一位伊朗航空技術人員卻深信不疑。
他們驚呼,
他們震撼,
他們感嘆,
他們為兩款概念機強悍到極致的基礎性能,感到興奮和激動。
唯獨,他們不會懷疑。
因為,站在大屏幕旁邊講解的航空專家隸屬于成飛設計所,全世界第二款第四代隱身戰斗機殲-20‘威龍’誕生之地。
這世界上,只有兩家尖端航空裝備研究機構,只要敢說研發一款全新的第四代隱身戰機,那行業內部和外界就會無條件相信。
一是洛馬,
二是成飛。
現在,來自中東不斷驚嘆的航空技術人員們,相信正在講述的徐云,相信CF-22‘暗戟’方案主推者韓城,相信接下來的成飛航空專家和那位年輕且偉大的左筱雪設計師。
他們,絕對相信。
“大家請看,這是CF-24‘雨龍’概念機的基本進攻流程,高空飛行接近目標區域,到達預定點降低至低空高度,避開城市和疑似雷達站目標,利用地形遮掩進行亞音速低空突防,一旦攻擊目標進入800公里范圍,立即采取超音速超低空突防攻擊模式,21分鐘后抵達目標區域,耗時1分鐘摧毀敵方機場設施和四代機群,然后立刻撤離,不留任何機會,全程保持1.8馬赫飛行速度。”
洋洋灑灑十數分鐘,待報告完CF-24‘雨龍’概念機方案基礎性能設計指標,徐云娓娓而談,言語輕快,一邊指著數字大屏幕呈現的基本進攻流程,一邊詳細講解內容:
“超音速超低空突防階段,涵蓋摧毀敵方目標到撤離,CF-24耗時只需要44分鐘。對于雨龍的800公里,我們習慣性稱之為800公里死亡半徑。”
話落,全場寂靜。
伊方全體人員為之震撼。
800公里死亡半徑!
這是多么豪邁的形容?!
整個基本進攻流程快捷且迅速,雨龍戰機就像刺客般干凈利落。
對800公里半徑內的高價值目標,超音速超低空突防的CF-24‘雨龍’,可以輕松做到開始突防——襲擊目標——成功撤退流程耗時44分鐘的極短時間。
時間越短,暴露概率和敵方反應時間越低。
自身大載彈量,可以保證高攻擊質量。
只要摧毀敵方部署四代機的機場,制空權便掌握于手中。
畢竟,CF-24‘雨龍’較為一般的隱身性能和機動性,是指同代層次,對三代機還是具備代差優勢,單手摁著打毫無問題。
“太棒了,這個作戰方式,你們對四代機的運用簡直超乎想象。”話音入耳,空軍將領卡達爾心潮澎湃,渾身鮮血仿佛正在燃燒,大口大口喘著氣,這種對第四代隱身戰機全新的運用方式和作戰模式,讓他大大地開了一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