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國內艦載機著艦第一人,擔任過艦載兵部司令的戴民盟,以一己之力親手建立整支海軍航空艦載兵部隊,為海軍培養上百名艦載機飛行員。
在選拔艦載機飛行員這件事上,戴民盟最有發言權。
他敢稱第二,就沒人敢稱第一。
馬偉民院士此行,除了觀看自己研制的泰山電彈系統,第二件事就是向戴民盟傳遞上級指示。
事關重大,親自傳遞指示泄密風險最低。
“任務人選……”
戴民盟聽到馬偉民院士這番話,明白其意,若有所思,腦海深處浮現一道道熟悉的老戰友面孔,思索一番,經過謹慎的權衡考量,輕輕搖頭,并沒有選擇老戰友們。
不合適。
駕駛殲-15‘飛鯊’機型的老戰友們,并不符合這項飛行任務的選拔要求,執行該任務,絕不合適。
單機飛往西太關島一線,看起來簡單普通,實際上對艦載機飛行員要求極高。
這項飛行任務可不是駕機大搖大擺飛向西太關島,而是需要悄然突破對方第一島鏈封鎖線,最終突然出現在目標區域,以此才能達到預設效果。
而這,也就意味著飛行員一路上必須盡可能低空和超低空飛行,規避對方的探測雷達和防區,全程保持隱秘性。
關島距離福省3000公里,一個往返就是近6000公里。
就這,還只是直線距離,如果要悄然突破第一導鏈封鎖線,勢必要繞道南部海域,經東南亞進入西太,抵近身為第二導鏈核心區域的關島。
整條任務航線如果以青城航母基地為起點,經海省三市—永暑島—蘇祿海—蘇拉威西海—西太—關島,全程總長度將達到駭人聽聞的八千公里左右。
單程,8000公里,往返就是恐怖的16000公里,約等于地球赤道周長五分之二。
這是多么可怕的飛行距離!
除開自家領空飛行距離,剩下整整一萬兩千多公里的低空飛行,部分路段更是超低空。
什么航程問題別的暫且不談,光是這個距離對飛行員自身體能和精神要求,就已經超出想象。
艦載機兵部所有現役殲-15‘飛鯊’艦飛,最長飛行距離記錄為5600公里,從未接觸過高達上萬公里的超長距離飛行任務,全部不達標。
況且,殲-15‘飛鯊’綜合飛行性能和航程較差,執行這項飛行任務的機型為性能和航程改進提升的殲-15C‘虎鯊’,而非殲-15‘飛鯊’。
換句話而言,上級這是讓他從新機改裝隊伍之中選拔具體人選。
奇怪,新機改裝隊伍處于陸地模擬訓練,大多數人還未上機單飛,這時候從中選拔人員執行飛行任務,是不是有些著急?
給人一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
耳邊的引擎轟鳴聲漸漸消散,站在原地的戴民盟,眉宇擰緊,腦海漸漸理出一條結構完整的基礎邏輯線,意識到上級心思后倒是沒多在意,整個人依據猜測思路,考慮符合任務要求的具體人選。
如果從新機改裝訓練之中挑選,誰最符合?
這是一個嚴肅且鄭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