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吧?!
心滿意足的方年表面不動聲色的道:“應該上次就問一下的。”
“對對對,上次應該旁敲側擊一下。”陸薇語道,“也還好你準備了課本,我都沒想到這個上面。”
這趟列車依舊沒什么人乘坐,方年再次坐去了對面的位置上:“趕巧了,昨天晚上我回去的路上看到了個舊書攤,花兩塊錢買的。”
陸薇語沒在這個話題上多糾結,從之前的公益志愿者活動上,她就知道方年辦法多。
接著帶點感慨說道:“也不知道吳塵小朋友下學期會去上一年級,還是去上二年級。”
方年想了想:“可能會去上二年級吧。”
“有可能。”陸薇語忽然嘆了口氣,“唉,這次……”
“不知道應該從哪里說起。”
方年笑笑,沒接話頭。
其實從一個較為理智的旁觀視角來看,方年早就知道陸薇語會面對這樣的困惑。
說白了還是那句話:你給的,不一定是別人最需要的。
吳塵小朋友需要的不是陸薇語心心念念準備好的鞋子,因為她有。
吳塵小朋友更不需要憐憫,所以,一切都最好建立在大致平等上的交換。
她想要穩定的學習、奶奶身體健朗、自己快點長大。
這也是方年會說吳塵應該會選擇上二年級的原因。
額外的,吳塵心態一直很好,對她來說,人生本就是這樣,哪有需要怨天尤人的地方?
她對生活的向往,跟方年,跟陸薇語,跟許許多多的人都不一樣。
她想自己快點長大,想明天能多割一些豬草,想母雞多下個蛋,想去學校的課堂。
再遠一點,她會想,今年過年肯定有肉吃……
再再遠一點,她就不會想了,因為以她的見識,腦子里只夠裝下這些東西……
…………
片刻后,陸薇語面露思索,望向方年:“下次你還會有時間過來嗎?”
“有是有,不過下次應該是就真的是順路,你可能不知道,莫干山距離湯陽只有十五公里。”方年回答道。
聽方年這么一說,陸薇語忽然道:“上次志愿者活動有些人離開,不會就是去了莫干山吧?”
方年笑道:“這就不清楚了,不過莫干山畢竟享有‘江南第一山’的美譽,去看看,避避暑都不錯。”
話題輕松起來。
從莫干山講到了旅游,在陸薇語的好奇追問下,方年挑著重點講了講前段時間家人的旅游情況。
陸薇語偶爾插一句嘴,最后小意的說道:“那個,你家好像不窮啊。”
“好像沒人規定農村家庭就一定得窮吧?”方年眼睛上下翻動,打趣道。
陸薇語吐了吐舌頭:“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竟然又是可愛得一塌糊涂!
列車報站即將抵達申城時,陸薇語道:“下車后還有空嗎,我想請你吃飯。”
在陸薇語的期待神色中,方年笑道:“下次吧,你這趟花了不少錢,都相當于請我去旅游了。”
陸薇語哦了聲:“好吧,那就等下次你有時間。”
的確花了不少錢,火車票是人的單程,也就是62元,租車花了125元,總計187元,不少了。
就方年了解的信息來分析,陸薇語的收銀兼職應該不到50元一天……
下了火車后,兩人的方向相同,都要從火車站過江去浦東,于是一起搭乘地鐵,在陸家嘴分開。
這一次,方年是主動留出的下次見面的借口和機會。
甚至話里面有一點點小套路,比如:他希望跟陸薇語一起去莫干山看看風景。
盡管方年知道,這次陸薇語的迷茫會更多,產生的思維碰撞也更多,但方年很主動的拒絕摻和進去。
還是那句話,方年不會去深入干涉陸薇語思維模式等的形成方向。
最后……
方年終于得償所愿,聽到了陸薇語無意中喊出的一句‘方年哥’。
大概是此行最額外的收獲。
有了這個稱呼,以后也就無所謂被陸薇語發現他真實的年紀等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