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年輕。
想著這些亂七八糟的,電話忽然響了起來。
是個陌生號碼。
響鈴超過第五聲后,方年才接通:“你好。”
“你好,是前沿的方年方總吧。”
聽起來是個中老年人的聲音。
方年應了聲:“我是方年。”
“我是張教授的朋友……”
電話那頭的人并沒有寒暄,很是直接的表明了來意。
“不知道方總最近有方便的時間嗎,我想能當面見見你。”
對方說完,方年也弄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就是這個人想找方年聊聊白澤芯片實驗室的發展。
他比較感興趣。
雖然前沿一向注重簽訂保密協議,但像是名字這種東西是瞞不住的。
能保密的只是具體事務,而不是行業傾向。
這位張教授的朋友沒能從張教授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
所以最終輾轉聯系到了方年。
方年正準備拒絕,看到了短信進來。
是陸薇語發的。
“張教授的一個院士朋友應該會聯系你。”
于是到嘴邊的話被方年咽了回去:“現在就有空。”
“方總說個地方,我正在申城。”對方道。
方年:“……”
“這樣,我正好在開車,不如直接過去找你。”
“也好。”
“……”
如果是一般的教授,方年可能會拖沓一下,但院士就很值得見一下。
兩院院士數量不多,目前為止,前沿總共也只邀了兩個院士,還是榮譽職位,不負責具體事務。
但在必要的時候,也能請他們針對某個難題予以技術指導。
至于雙院院士根本就是……核彈級人物。
數量稀少,大多年事已高,不冒頭了。
只是方年有點困惑,這個院士效率有點高。
比陸薇語的通告消息都要來得迅速……
很快就到了約定地方——在一個國營賓館的一樓茶咖廳。
方年也見到了電話那頭的人,看起來五十來歲的樣子。
“陳院士你好,我是方年,很高興見到你。”方年笑著打招呼。
陳院士看著比想象中要更加年輕的方年,愣住片刻,然后才感嘆道:“方總竟比想象中要更加年輕!”
“……”
“聽說貴司正在籌備成立芯片設計部門?”
“對……”
“……”
從方年見到陳院士到離開,前后不過三十來分鐘。
話題聊得也不是非常深入。
方年將能攤開來說的事情都說了。
在來之前,方年就沒想過要邀請陳院士加入白澤實驗室。
他是想著這位院士手上可能有一些相關領域的研究成果。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不過更具體的事務至少要等白澤實驗室的初步研究分析報告提交上來,方年才好做決定。
方年又不是相關領域的專家。
他能做的就是規劃,并砸錢,如此罷了。
不過這趟見面也不會虧,按照白澤實驗室的長遠規劃來說,早晚能用得上。
畢竟是有知識產權的獨立成果。
肯定是有別于現有的體系,正好用于純粹自研領域。
額外的……
這位陳院士還挺關心前沿在白澤實驗室上的投入。
言語間應該是有意接受白澤的榮譽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