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流程沒有人類直接出聲干預。
對傳感器、雷達、系統識別的精度要求非常非常高。
翻車幾率高達事實上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來完成笨笨機器人的首秀。
或者至少換個能掀蓋開機的筆記本,最起碼就得簡單百倍。
但方總首次公開裝逼,怎么能選用那么沒逼格的形式?
必須上最復雜的可能性。
翻車?
翻車又怎樣,至少證明前沿掌握了一些未來技術,只不過是精準度還不夠。
方年就沒想過能順利完成。
事實上也的確沒有。
笨笨1號在執行過程中很快就出現了錯誤。
對人類來說,完成某件事情的先后順序有時候不那么重要,但對機器來說得有順序,它畢竟是死板的執行過程。
所以,笨笨1號僅成功完成了一條USB線纜的錯誤插入,爾后又嘗試矯正,最后機械臂咔嚓咔嚓的亂動,有些混亂。
于是,在預設程序下,它返回了一個預先設定的錯誤輸出:
“報告,笨笨1號還不能理解您的吩咐。”
此時,會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不少鄰座的人相視一笑,似乎都有些松了口氣。
很多個人或者單位連開發一個類似于‘小媧’的助手都很欠缺,前沿這都要直接進入科幻機器時代了,那還得了。
其實大家沒發現,這玩意已經快成功了,精度足夠的。
方年滿是遺憾道:“看來是我一個非工科生想太多了,這種看來簡單的流程比在工廠按部就班的裝個硬盤要復雜得多啊。”
“笨笨1號。”
“請您吩咐。”
“回去吧。”
“好的!”
呲呲呲、咔咔的聲音再度響起。
笨笨1號很快消失在演講臺上。
方年雙手一攤,微笑道:“正如各位所見,未來依然存在于幻想,期待將來不叫笨笨的2號機器人跟大家見面的日子。”
“……”
觀眾們:
“臥槽!臥槽!有沒有人覺得方總有點過于裝逼了?”
“我反正是認同的,這臺笨笨1號的精度簡直堪稱奇跡了,結果還被這么嫌棄。”
“有沒有大佬解釋一下,這怎么就奇跡了,我看過一些高機械化工廠的生產流程,不都是機器自己動嗎,無非是比不上前沿那個內部工廠的場景罷了。”
“大兄弟,你說的那叫數控,現在這叫機器人,可以獨立在非劃定區域執行一定吩咐的智能型機器人!
但我有一點不太明白,為什么前沿沒去解決機器人的擬人行走、奔跑等操作,反而發展了這樣一條道路?高級自動化?”
“可能是路線不同吧,從短片和方總的介紹中可以看出,這類機器人的發展方向是為了完善無人智能生產工廠,今天不過是拉出來炫技的,還翻車了。”
“但從這個翻車演示上可以看出前沿的技術積累有多深,已經可以實用了,或許在下一年,我們可以看到一臺機器人上臺現場組裝一臺電腦,并自己敲鍵盤。”
“……”
在現場和直播觀眾激動間,方年淡定的完成了笨笨1號未完成的簡單操作。
并直接坐在了工作臺前。
很快屏顯被接入講臺后的大熒幕。
方年不慌不忙道:“這是零度品牌新推出的臺式機高端系列,但主機的形式會略有一些區別,最起碼電源接口不可能在正上方。”
“配置還不錯,核心芯片是由白澤設計完成的,我沒有發布產品的經驗,講起來也不太熱烈、激動,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