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僧降妖除魔是為了保護人族,現在,反而害死了一家人。”
法海說到這里,又盤膝坐在地上,念誦佛經。
“大師,你錯了,不是存在斬妖除魔。”
周易想起前世看到的一句話,很適合現在的法海,說道:“殺生為護生,斬業非斬人!”
“大師殺死了牛妖,保護了更多人。農戶食人罪業纏身,已經無救,一死反而洗脫罪孽。”
“殺生護生,斬業斬人!”
法海喃喃自語,身上佛光閃爍,忽明忽暗。
片刻之后,佛光大盛,將獄中陰霾一掃而空。
法海起身竟然朝周易施禮:“施主所言蘊含佛門至理,助貧僧渡過心魔,感激不盡。”
周易說道:“大師過譽了,我就是見多了悲苦,有感而發。”
“法明禪師教導貧僧,唯有坐得地獄,方能證得菩提。”
法海贊嘆道:“施主身為刑者,又身具慧根,不如皈依我佛。”
“多謝大師美意,我還是愿意在刑房。這里妖魔鬼怪認得清,外面世道艱難,是人是鬼看不穿。”
周易搖頭拒絕,如果沒有妖魔圖鑒,他或許會加入佛門,吃素禁欲總比沒命要好。
現在斬妖司才是寶地,不殺上幾千妖魔鬼怪,周易絕不會踏出斬妖司一步。
“隨意一言就蘊含深意,施主什么時候改變主意,想要拜入佛門,就敲響木魚聯系貧僧。”
法海取出一只紫紅色木魚:“刑房是大乾重地,卻也不是善地,這木魚經貧僧佛法加持,可保施主平安。”
“多謝大師。”
周易將木魚貼身收好,問道:“大師,我對仙師很感興趣,您能和我講講嗎?”
“當然可以,這也不是什么秘密。”
法海一揮手,地上多出兩個蒲團:“施主請坐。你們所說的仙師,是對修行之人的統稱,細分下來又有道佛神魔妖以及旁門六類。”
周易微微點頭,與他自己琢磨的差不多,果然佛道二教在任何世界都足夠強大。
妖魔二道與佛道對立,即使處于下風,也足以說明其強大。
周易問道:“大師,神道是不是指土地城隍山神河神?”
法海點頭道:“他們是最常見的神道正神,神道是指一切以香火愿力為根基的修士,并非一定是正神。”
周易繼續問:“旁門又有哪些呢?”
“旁門數量繁多,其中最為出名的有武道、蠱道、尸道之類。”
法海解釋道:“旁門的劃分源于大乾太祖,他將天下修士分為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其中無法突破一品界限的被稱為旁門。”
“修士分九品?一品之上是什么?”
周易如同好奇寶寶,他日夜誦讀黃庭道經,體內法力時刻都在增長,卻不知曉具體境界。
“原本修士并不分品階,每一派修行方式不同,同一境界實力也不同。大乾太祖功參造化,將天下修士分為煉精,煉氣,煉神三個階段。”
“又將每一個階段的前中后期,劃分為三品,煉體初期至煉神頂峰,正好是九品制。”
“至于一品之上的境界,貧僧也不太清楚。那已經是絕頂的高人,道家陸地神仙,佛門在世羅漢,神道帝君……”
法海不疾不徐的講述,絲毫沒有不耐煩。
周易從他同情黃牛妖和農戶,并因此生出心魔,就知道法海是個真正的道德高僧。
尋常僧人除妖,從不會陷于糾結對錯,即使殺錯了也不會產生心魔。
周易聽完法海講述,大體上能猜測自己所在境界,黃庭道經功法玄妙,直接跳過了煉體,開始了煉氣階段。
境界雖高,然而沒有正式煉體,又不通法術,與妖魔斗法必然落于下風。
果然,還是要在斬妖司安全。
周易拱手道:“多謝大師指點。”
“施主不必客氣,日后回心轉意,我佛大門隨時敞開。”
法海叮囑道:“施主一定要將木魚時刻帶在身上,可保平安。”
“記得了,大師放心。”
周易接過木魚時候,就感應到木魚在驅邪避煞,普通人佩戴,能免去大部分煞氣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