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面色略微漲紅,解釋道:“原本是見多了妖魔害人,寫出來以做警示,不曾想傳來傳去……”
“原來如此。”
掌柜的不疑有他。
第三版刑者說,每篇末尾都附有一段注釋,解釋為什么不要與妖魔同居,標注故事中克制狐妖小鬼的簡單方法,以及通過故事普及了一些大乾律常識。
大乾律在掌柜的看來是吃飯喝水尋常事,在底層百姓眼中,卻是晦澀難懂,很多時候違法了也不知道。
掌柜的越看越喜歡,全書一百零八篇故事,語言通俗,寓意深刻。
這書會火!
掌柜的書讀得多,鑒賞水準高,卻又不同于一般讀書人,更多的從生意角度評判。
他沒有絲毫看不起白話文,崇仁坊中許多書鋪,就是靠著偷印白話**生存。
“先生需不需要刻印出版,狀元堂愿出五百兩潤筆。”
周易搖頭拒絕,掌柜的以為嫌棄價格低。
“這已經是極高價了,就是市面上賣的最好的文集,也不會超過千兩。”
掌柜的解釋道:“先生有所不知,不說刻印成本和庫存風險。即使賣得極好,也只是第一批書得利,用不了幾日其他書鋪就會競相印售。”
“我同意刊印出售,而且不要錢。”
周易伸出三根手指:“售書所得凈利潤,我要三成。”
“這種合作方式前所未有……”
掌柜的心中迅速計算。
印書人力成本已知,每本書售價二錢,賺取一錢五。中間人力物力時間成本損耗三成,五百兩潤筆費需要出售大約出售五千冊。
狀元堂一本新書印售五千冊,已經稱得上火爆一時,所以掌柜的說潤筆費極高。
如果按照三成凈利潤分配,只有不超過一萬五千冊,就低于五百兩。
這筆生意可做!
“先生,咱現在簽個契約?”
掌柜的取出一份制式契約,狀元堂名聲極廣,每年印刻的新書數百冊,只需將契約中固定潤筆改為凈利分成即可。
周易看了一遍,大致意思沒問題。
比起前世厚厚一疊的合同,一頁幾百字的契約,能找出一百個漏洞。
單說凈利計算方式,就能讓狀元堂輕易磨平所有凈利,白得一部書。
契約,本就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當然,周易本就不在乎契約,穩健謹慎不是縮頭烏龜。
狀元堂敢做初一,秉著報仇不隔夜的中心思想,晚上就有仙劍斬過去。
末尾簽的名字是掌柜的名字,何用言。
“可以,不過要加一條。”
周易說道:“一百零八篇故事,分成上中下三冊,分開出售。
何掌柜暗自思索,分開出售不止獲利更多,而且還能有效防止盜版,一旦第一冊火了,也能極大提升狀元堂的名聲。
“先生高明,還不知貴姓?好在書中署名。”
周易說道:“就用柳泉居士吧。”
何掌柜表示理解,大乾志怪神異一類的書不入主流,又是鄙視鏈底端的白話文,作者都很少用本名。
“如此甚好,就預祝居士新書大賣。”
何掌柜說道:“明日我就尋人校對,可能會去掉一些避諱段落詞匯,希望居士不要介懷。”
“無妨。”
周易從一開始寫《刑者說》,就注意了避諱。
第二次修訂,又將一些揭露官場,隱喻朝廷,嘲謔世態的故事刪除。
《刑者說》開書立意,本就不是為了青史留名,也不是要直抒胸臆表達思想。
周易在刑房大獄見多了妖魔鬼怪,哀民生之多艱,寫這本書是為了避免同樣的悲劇發生。
什么理想,什么三觀,什么精神食糧,與大乾底層百姓距離太遠,不如多幾個有意義的故事流傳。
一如刑者說開篇所寫:如果有人能從中得到警示,避開了災劫,這本書就算沒有白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