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銘叩首說道:“臣自履職以來,兢兢業業,未敢任何懈怠。”
景泰帝問道:“這上面說的烏江水神、齊家城隍,可有此事?”
“啟稟陛下,烏江水神自冊封以后,兩岸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未有任何失職,微臣并不知其來歷。”
汪銘繼續說道:“齊家城隍生前行善積德,核善司沒有任何偏袒。至于其血脈……齊家傳承數百念,必然是國朝忠良,微臣哪能想到竟然與龍族有牽扯。”
玉簡上還有其他涉嫌勾結妖族封神之事,不過汪銘已經想好托詞,絕不承認與妖族勾結。
與汪銘聯系的是域外妖族,且是妖仙血脈,朝廷無從查證真假。
景泰帝說道:“核善司負責核查善功,此時出了問題,只會說不知情,那還能核查什么?”
“臣愧對陛下栽培,造成核查失誤,請降罪!”
汪銘將勾結妖魔罪名,改為核查失誤,必然罪不至死。經營核查司數十載,上下早如鐵桶一般,無論誰去調查都不會有實證。
這時。
楚公公出現在景泰帝身后,并報道。
“陛下,四位閣老,六部尚書、慶王、淮王等在殿外候著,求見陛下。”
“哼!他們來的倒是挺快,宣!”
景泰帝冷笑道:“平日里一個個高呼為民請命,振臂高呼民貴君輕。朕心中很是鄙夷,不過他們調子定的高,姿態擺的漂亮,令人不禁自慚形穢!”
“今日朕倒要看看,一個個的怎么解釋?”
楚公公領命,立刻傳訊內侍。
很快。
十數位朝中大員皇族王爺,躬身進入萬壽宮,齊齊伏地三呼萬歲。
景泰帝眼神愈發嘲諷,臨朝數十載,即使早已看清群臣面目,此時也不禁失望。
燕王三呼萬歲之后,朝中百官多有異議,甚至寫了許多文章、奏折,言稱萬歲之言有儒文人風骨,當下令禁止,以免流毒天下。
現在犯了事情,也不怕流毒了。
“平身吧。”
景泰帝收斂怒容,語氣平靜道:“諸愛卿來朕這萬壽宮,可是朝中發生了什么事?”
四位閣老對視一眼,最后首輔嚴高上前說道:“陛下,臣聽聞有妖人傳播謠言,污蔑朝中大臣,特此前來稟報陛下。”
“造謠污蔑?”
景泰帝指著仍然跪著的汪銘,說道:“汪大人是被污蔑的嗎?”
嚴高瞥了汪銘一眼,躬身道:“陛下,謠言捕風捉影,并無實據,可治汪大人失察之罪,變為平民!”
“呵呵!嚴愛卿與汪愛卿說的一樣,就是失察。”
景泰帝問道:“那汪愛卿有沒有受那金翅大鵬指點,收沒收妖族靈物?”
“臣……”
汪銘很想說沒有,然而刑部有問心之法,現在說謊等同欺君,話音一轉說道:“臣在域外游厲遇金鵬妖仙,彼時妖仙化人,以臣修為難以看透。”
“且非指點之恩,而是坐而論道,所謂靈物亦是互贈。”
汪銘篤定景泰帝拿不出證據,至于為何有資格與妖仙論道,就是因為妖仙禮賢下士,折節下交……
“好!很好!朕記得汪愛卿上過的奏折,似乎有一篇叫什么……”
景泰帝回憶片刻,說道:“《治妖策》,對吧?汪愛卿言稱妖族靈智,不下于人族,律法理應等同對待,如此就能減免妖族害人。朕,沒記錯吧?”
“臣,確有上奏。”
汪銘面不改色,這篇奏折并沒有什么問題,否則早出事了。
大乾太祖有遺言,不得因言獲罪。
況且,汪銘這篇奏折曾經引起不小議論,不少人認同《治妖策》。
“汪愛卿是父皇在位時得中進士,當年朕在潛邸,還看過愛卿的文章,堪稱高風亮節,錚錚鐵骨!”
“父王喜食甜,汪大人就上書,皇帝不可有喜好,免得地方官吏以此盤剝百姓種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