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種種,似乎有一雙大手在幕后推動。
景泰帝先前一心催熟仙蓮,即使覺察到異樣,也不甚在意。
仙蓮成熟,立地成圣,一切陰謀算計都成空。
“若真有幕后黑手,李牧極有可能是替罪羊,盜竊仙蓮的另有其人……”
景泰帝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他相信自己的武道直覺,開始思索如何調查出幕后之人。
凡所經過,必有痕跡,比起獨來獨往的李牧,連續操控了諸多事情的幕后黑手,留下的痕跡會更多,反而更加好調查。
至于太子死的冤不冤,根本不在景泰帝考慮范圍內。
……
監國太子服丹過量,暴斃而亡!
消息剛傳出來,朝中百官皇族宗親還以為是謠言。
直到東宮掛起九丈白幡,太孫扶棺痛哭,才引起京中動蕩。
朝中百官看不起監國太子,望之不似人君,卻都希望太子執政,才能君臣相宜。
皇族宗親不在乎誰執政,關心的是太子究竟怎么死的,如果真如猜測的那般,一個個開始琢磨暫時離開洛京。
監國身死,洛京縞素。
景泰帝親自下旨,按照帝王之禮出喪,以表彰太子監國有功。
據宮中傳出消息,景泰帝聽聞太子暴斃,一代雄主,竟然掩面垂淚。
這等宮中秘聞,在京中流傳甚廣,百姓紛紛稱贊景泰帝,既是圣主明君,又是痛失愛子的父親!
唯一詭異的是,太子死后無人主持朝政,朝中百官每日對著空蕩蕩的龍椅上朝。
百官在太和殿站上兩個時辰,聽到無事退朝后,紛紛離去。
無一人上書,請立新君或監國。
這日。
嚴府書房。
諸多文官匯聚一堂,處理各地上奏的事宜,儼然成了小朝廷。
前太子監國時候就如此,六部官吏將事情處理好了,再交由太子畫圈蓋章。
門外傳來家仆聲音。
“老爺,康王又送來請帖,請您明日赴宴。”
嚴高合上奏折,輕咳一聲說道。
“回絕了吧,就說老夫近日身體不適,只能心領康王美意。”
“遵命。”
家仆離開后,書房中的文官們紛紛交頭接耳。
這幾日已經有數位王爺,請嚴首輔赴宴,還請了幾位次輔,以及六部諸官。
王爺們只有一個意思,希望百官上奏陛下主持朝政,無論是還朝還是立太孫或者其他皇子監國,宗人府都會全力支持。
嚴高與幾位次輔仿佛商量好了,全都稱病,甘愿對著空蕩蕩龍椅上朝。
吏部侍郎忍不住問道:“首輔大人,國不可一日無君,我等是不是該上奏,早日立新君?”
“誰說國朝無君,陛下不就在萬壽宮?”
書房中都是嚴高親信,說話也無需太過顧忌。
“如今陛下心思詭異,說什么都需要謹小慎微,萬一會錯圣意,明日內侍司就登門了。”
嚴高冷哼一聲道:“按照大乾律,宗人府有從急之權,一個個老狐貍不敢上奏,只想推給我等探火坑。說句不好聽的,人家姓李的都不急,我們急什么?”
書房中驀然一靜,最后這句話已經有僭越、妄議之嫌。
工部侍郎連忙轉移話題,說道:“大人,如今內侍司到處抓人,已經超出職權范疇,要不要一起參一本?”
“無需麻煩,再等幾年,或許用不了幾年。”
“老夫尚有百年壽元,何必置一時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