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沒有內侍、婢女,大順人口匱乏,徐燁以身作則,刪了內侍宮刑之類的律法,并帶頭生了十幾個兒女。
修士施法,生男生女隨心所欲。
只是少有人如此做,等于孩子一生下來,修士就有了因果業力。
今天百官議題只有一個,如何應對大乾國書,該不該開山借道,支持大乾南征青丘。
這是大乾第一次,對大順發來正式國書。
之前大乾都是稱呼偽順,絕不承認大順立國,多次叫囂發兵討伐。
弘德帝一上任,就發來國書,讓大順官吏看他順眼了許多。
大順國小人少,上朝的官吏不過十幾個,簡單的六部構架,各種繁文縟節的部門由禮部兼管。
禮部何尚書支持借道,說道:“這是緩和兩國關系的最佳時機,無論大乾南征勝敗,日后我朝與大乾地位平等!”
戶部、工部同樣支持,因為大乾答應,可以將一部分后勤供應交于大順。
大順本就脫胎于大乾,在座官吏自然清楚大乾潛力,千年積攢的底蘊,莫說數百萬大軍,再翻幾倍也無需大順支持后勤。
如此做法,只是委婉的交一筆借路費。
大順國朝初立,即使吞了蠻族殘余財富,國庫中仍然能餓死老鼠。
刑部、吏部表示支持陛下決議,對大乾借道之事,亦可亦不可。
“數百萬大軍借道,誰知道是不是另有心思?即使現在是借道南征,何大人又怎么保證,大乾會不會順帶南征我朝?”
“大乾屢屢試探我朝邊疆,與我等數次交戰,倚仗山深林密才忽悠勝負。”
“一旦開山借道,豈不是又來一次先帝大破蠻族的計謀?”
兵部官吏則是堅決反對,幾名將軍噴的文官們抬不起頭來。
大順以龍騎軍為骨架建立,軍中武將地位,遠高于文官。有時候道理辯不過了,便掄拳頭打過去,以蠻力決定對錯。
徐燁面目表情的看著下方爭吵,心中不斷思索,如何在大乾借道過程中,趁機壯大大順。
昨日收到國書,徐燁就收到了瘟神神諭。
“同意大乾借道南征,此事有大能參與,切莫生事!”
僅僅一句話,徐燁就明白,大乾南征已成定局,任何人都不能阻擋。
下方吵的差不多了,兵部武將得意洋洋,看著幾個眼圈烏青的文官,冷嘲熱諷,言稱大順是龍騎軍之大順。
文官敢怒不敢言,他們確實是后來者,想要搭上大順朝國運立命。
“咳咳!”
徐燁咳嗽兩聲,下方聲音頓時安靜。
自從徐燁登基之后,已經施展各種手段,將軍權攥在了手中。
一些不服徐燁的軍頭,運氣好的貶為平民,運氣差的封在牢中,勉強算是沒有違反,當初答應先帝的諾言。
徐燁沒有說借道之事,冷眼掃過幾名將軍,說道。
“竟敢朝堂毆打同僚,當朕不存在嗎?李將軍,牛將軍……你們幾個回家,閉門思過三月!”
幾名將軍神色一顫,不敢反駁,連忙躬身領罪退出太和殿。
“崔愛卿,盧愛卿,朕平日里對他們疏于管教,你們受苦了!此番大乾借道,便有你們二位統管,莫要失了朝廷威儀!”
大乾境內的崔家盧家,已經沒落成了三流世家,其中一支已經成了大順頂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