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稟上神,晚輩……”
龐吉幾百年凝練的心境,已經碎成了渣子,朝堂中老奸巨猾的他,一時間想不出個理由。
身后百官宗親、供奉高人戰戰兢兢,躬身低頭不敢言語,心底將康王祖上都罵了個干凈。
王伯安見此情景,上前一步恭敬說道:“啟稟上神,我等聽聞陛下即位,將舉行登基大典,特意結伴來送賀禮!”
“對對對!”
龐吉連忙說道:“我們是來恭賀新君,特意來送禮。”
“上神,李洵天命在身,注定繼承大統。”
“你這廝不知尊卑,竟敢直呼陛下名諱?”
“我們來皇宮,就是為了支持陛下!”
“陛下,我們是大大的忠臣啊!”
諸人連聲解釋,指天發誓不是來搗亂,而是真細心支持陛下登基。
張誠神力掃過所有人,緩緩說道。
“既然如此,那就走正門覲見,這氣勢洶洶的,本座還以為你們要造反!”
“上神教訓的是。”
龐吉連聲致歉,遁光落在宮門口,與侍衛說一聲靜等李洵召見。
其余人有樣學樣,按照覲見皇帝的禮儀,不敢有絲毫逾越。
張誠心中頓時得意起來,此番人前顯圣,雖然有那么一丁點疏漏,整體上還是不錯。
正洋洋自得,耳邊傳來李隆的聲音。
“道友鬧夠了沒有?還請來護龍司,與老夫論道一二。”
“咳咳!本座忽然想起來,家中丹爐的火還沒熄,日后再登門拜訪。”
張誠回復一句,腳踏神光遁向天際。
武圣曾經與周易斗法勝過一籌,張誠現在連神力都未掌握熟練,可不敢羊入虎口,萬一成神當天隕落,可就成了天大笑話。
李隆看著張誠離開,沒有追殺阻攔,也沒有罷黜李洵。
朝廷上下見此,立刻明白武圣是默許李洵登基了,當即各自上表勸進。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
袁監正親自挑選的日子,這次不敢怠慢,真的有施法卜算。
言稱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諸事皆宜!
清晨。
李洵在太廟祭告先祖,隨后換上明黃袞服,登上皇城禱告。
緊急上任的禮部尚書杜思,上前宣讀先皇遺詔與新君即位詔書,完畢后躬身退下。
宮門外跪著一片的文武百官,五拜三叩齊呼萬歲,行禮過后,按照官職高低依次進宮。
太和殿。
隆慶帝李洵端坐龍椅之上,撫摸左右龍頭扶手,仍然有種夢幻之感。
這就當皇帝了?
似乎也沒什么特別的感覺!
殿中百官心情各不相同,或面露期待,或幸災樂禍,或戰戰兢兢。
歷任新君上位都會有人要倒霉,一是立威,二是為自己人騰位置。
楚公公仍然立在陛下與群臣之間,見雙方沉默以對,上前一步尖聲道。
“有事早奏,無事退朝!”
隆慶帝聞言當即收回飄飛的思緒,神色肅然,目光掃過殿中百官。
“臣有本奏!”
內閣首輔龐吉躬身說道:“微臣年老力衰,難承首輔重任,祈陛下準許告老還鄉。”
隆慶帝說道:“龐愛卿自承露年間入閣,四朝元老,國之棟梁,朕還需愛卿輔佐朝政。”
龐吉聞言心底松了口氣,至少身家性命保住了,不用如嚴家那般敗落,當即淚眼潸然感激涕零。
“陛下隆恩不敢忘,然臣精力不濟……”
三請三辭之后,隆慶帝準許龐吉致仕。
“朕初登帝位,尚不通政務,龐愛卿可有舉薦之人?”
“陛下,楊大人三十余年,朝中事務無不精通,可承首輔之位。禮部尚書杜大人,名傳天下,有圣賢之名,可入閣為相。”
“準!”
隆慶帝發出了登基后,第一條政令。
殿中百官無人反對,內閣一致仕一升職,看似變化不大,實則都是在為杜思鋪路。
待杜思熟悉朝中事務,首輔之位非其莫屬,君臣聯手,自可把控朝廷權柄。
自今日起,大乾再次迎來新君!